热搜词:

原创 美司令发声,中国用芯片机床,换俄核潜艇技术,亚太局势再生变数?

最近,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的言论,如一枚深水炸弹般,把这场潜伏已久的较量抛到了公众视野。他一语惊人,说到中国通过向俄罗斯提供机床和芯片等工业产品,换取了他们的核潜艇技术,并称中俄之间的交易,已经严重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

从理论上说,船舶尤其是潜艇技术的获取,的确能迅速增强一国的海军潜能力。然而,这样的军事技术转移并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毕竟核潜艇可谓一个国家的战略利剑,其设计和制造涉及众多先进科技和军事机密,哪怕俄罗斯愿意分享,也要面对相应的国际压力和技术壁垒。

以帕帕罗的言论为引子,上述芯片和机床交易的说法,经常被拿来剖析中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而事实上,中国出口的这些产品在国际贸易法框架内运作,是双边正常贸易关系的一部分。美国指责中国间接支持俄罗斯重建“战争机器”,缺乏具体证据和合理推理,因为许多其他国家的芯片同样持续流入俄罗斯。

俄罗斯巧妙利用合法贸易的空隙,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采购工业制成品,并非为“战争机器”直接服务,而是捆绑在更复杂的经济和政治网络中。对此,中国的立场一直坚定,即坚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同时也加强对两用物项的出口管制,以免落入战争轨道。

关于中俄技术交流的话题,除了核潜艇技术,美方担忧的还有无人机、导弹等其他高端军事科技的合作。对于中国而言,在现有基础上借助外力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无疑能更快缩小与美俄之间的差距。俄罗斯某些领域的优势,比如核潜艇的静音技术,对中国来说的确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中国在大中型无人机领域的突破,同样是俄罗斯亟待补足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