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历经沧桑终不改 洗尽铅华呈素姿——宁夏固原博物馆藏铜镜简述

铜镜是青铜工艺中的一种,是古代人们生活中常用照面饰容的妆奁用具,它的起源与人们的审美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类的生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固原地区先后出土了战国、西汉、新莽、东汉、北周、隋唐、宋、金、元、明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数百面。它们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展现出固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历史脉络。

固原博物馆藏有部分固原地区出土的铜镜,笔者简选部分汉、北周、隋唐及宋代的铜镜加以介绍。

汉代铜镜

汉代是铜镜的发展繁荣时期,铜镜种类诸多,形制规整,纹饰精湛,铭文丰富。现撷取代表性铜镜介绍如下:

1

蟠螭纹连弧纹铜镜(图一)

1988年固原彭堡乡中庄村出土,直径9、厚0.3厘米。圆形,三弦钮,圆钮座。镜背面蟠螭纹、连弧纹构成主体图案。内区为一周宽凹面环形带,纹饰由地纹和主纹组合而成。地纹是由圆涡纹组成的云雷纹,在地纹之上,四蟠螭作同向缠绕式。蟠螭身部形似柔长弯卷的枝条,颈部以下为二肢向两侧扩展。外饰内向十六连弧纹和凹面弦纹各一周。素凹缘宽0.9厘米。

3

四乳草叶纹铜镜(图三)

1985年固原回民中学出土,直径15.4、厚0.4厘米。圆形,弓形钮,座外内区为双线方框铭文带,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中区四角向外伸出一组双瓣叶,将方格与边缘间分成四区,各区分别以带座小乳为中心,每乳左右各有对称连叠草叶纹,四区共有四乳八组草叶纹。外区为内向十六连弧纹缘。

5

日光连弧纹铜镜(图五)

2002年征集于原州区,直径6.6、厚0.5厘米。圆形,弓形钮,圆钮座。内区为内向八连弧,外饰栉齿纹一周。外区一条铭文带,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间饰符号。外饰一周栉齿纹。素凸窄缘。

7

四神博纹局铜镜(图七)

1986年6月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史铁棒墓出土小铜镜三件,可分为二式。直径16.1、厚0.4厘米,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座外双凸线纹方框。内区为带座八乳配列四方,乳钉间为博局纹将内区分为四方八等分,乳钉与博局纹间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四禽鸟图案。中区双凸弦纹间一条铭文带,铭文为“作佳竟(镜)真大好,尚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四海,寿如国宝”三十一字。外饰栉齿纹一周。外区为锯齿纹、弦纹、双线流云纹各一周。素窄平缘。

北周及隋唐铜镜

北周到隋唐时期,铜镜的制作工艺愈发完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大胆创新,多样化的艺术样式使铜镜呈现出活泼秀丽的姿态,有浓郁的“盛唐气象”。

9

连弧纹小铜镜(图九)

1983年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直径4.4、厚0.3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为内向五连弧,形成五角星,外为凸弦纹、锯齿纹各一周。素缘高凸。诸如此类尺寸较小,花纹简单的陪葬铜镜,有别于一般的妆奁铜镜,其作用是驱鬼辟邪。《太平广记》卷九百一十二引《古镜记》曰:隋末汾阳侯生临终前曾赠王度古镜一枚,并说“持此则百邪远人”,王度受之,后果屡次降服鬼怪。固原博物馆藏此类铜镜多出自史姓家族墓地,分别有隋朝史射勿墓出土铜镜四枚,唐代史索岩墓出土铜镜五枚、史铁棒墓出土铜镜四枚,史道德墓出土铜镜一枚,史诃耽墓出土铜镜四枚。

11

四叶纹铜镜(图十一)

直径3.9、厚0.2厘米,圆形,桥形钮。内区饰四瓣叶纹。外区两周弦纹间饰一周锯齿纹。素缘。

13

瑞兽葡萄纹铜镜(图十三)

1982年固原县废品公司拣选。直径9.7、厚1.1厘米,圆形,龟形钮。座外四兽同向绕钮奔驰,四兽体态肥大,纹饰模糊,看不清是什么动物。外区葡萄蔓枝叶实伸展至内区,似整个镜背为瑞兽、葡萄蔓枝构成一幅完美图案,边饰三叠云朵纹带。

15

菱形飞鸟缠枝花纹铜镜(图十五)

1996年原州区开城镇出土。直径9.8、厚0.4厘米,八出菱花形,圆钮。两周连珠纹饰将镜背分为内、中、外三区。内区饰有四飞鸟,形态各异飞于缠枝花丛之间。中区亦饰四雀不同方向飞绕花枝,鸟间枝条卷曲,生出叶瓣。外区为八瓣菱花形边缘,每花瓣中均饰有一组花叶纹。内区与边缘相映成趣,可谓花鸟小景。

17

缠枝花草纹铜镜(图十七)

2009年征集于原州区清河镇。直径13.3、厚0.7厘米,圆形,圆钮,八瓣叶钮座。钮座与八瓣叶构成一盛开的花朵。外区四周凸弦纹间饰有缠枝花草纹带。素高凸弦纹缘。

19

龟鹤齐寿人物铜镜(图十九)

直径11、厚0.6厘米,柄部残缺,镜面圆形。镜背中间一棵小树,枝叶繁茂,树下站立一人双手持一物前举;左侧亦站立一人,身着宽袖长衫,左手下垂,右手仍持物。镜面上部翻滚的云层下面一仙鹤展翅飞翔,下部波涛起伏,水面上伏一灵龟伸颈吐气向左侧爬行。素窄平缘。

铜镜是青铜器中独成体系的妆奁用器和工艺品。固原铜镜艺术种类繁多,图纹华丽,铭文丰富,铸造技术精良,为同时代铜镜之精品。从固原地区出土的铜镜以及镜背纹饰内容、纪年、铭文等可以看出,固原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