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读小学的孩子讲透这次中美关税事件
怎么给读小学的孩子讲透这次中美关税事件
嘿哟呼噜
先来看看至今为止美方对中国加征关税,以及中方步步反击经过:
2025年2月1日,美国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中方认为此举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损害中美经贸合作与全球供应链稳定。
中方反制: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15%关税:煤炭、液化天然气
10%关税: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
法律依据: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对外贸易法》及国际法原则,强调现行保税政策不变,加征部分不予减免。
接下来 首次关税升级(2025年4月8日-10日)
4月8日,美国将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对等关税”税率从34%提高至84%。
中方回应:4月10日12时01分起,中方将原加征的34%税率同步提高至84%,其他事项按原公告执行。
中方立场:批评美方“错上加错”,损害多边贸易体制,要求立即取消单边措施,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
关税战的进一步升级
4月10日,美国宣布将关税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
中方反制:自4月12日起,中方将加征税率从84%提升至125%。公告明确指出,美国输华商品在当前关税水平下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若美方继续加征,中方将“不予理会”,但保留坚决反制的权利。
经济与战略分析:中方认为美方此举违背经济规律,是单边霸凌行为,并强调“即便美方继续加征再高关税,已无经济意义”。
高关税可能导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如能源、机械)竞争力大幅下降,加剧全球供应链波动。美方行为受到多国批评,日本、欧洲等国担忧经济前景。力
未来走向:若美方持续施压,中方可能进一步采取反制措施;同时,中国已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可能通过法律途径施压美方。
看完新闻后,饭桌上我给孩子讲美方干的这些缺德事,和我们中方的反制。
四年级的女儿问我:啥叫关税?
然后又问:美国为啥要加征收我们国家的关税?
我摸摸鼻子:噢,那,这个……
数学不太好,逻辑思维有些乱的我,该怎么讲呢?
于是重新回炉再造“研究”了一下。
搞了个通俗易懂的版本,懂得买玩具的小朋友都能听懂。
1. 什么是关税?——“过路费大怪兽”
故事设定:
想象全世界是一个超大的「玩具交换市场」,每个国家都是摆摊的小朋友。
我们(指孩子)是中国摊位:卖玩具车、手机、衣服(便宜又好用)。
美国摊位:卖飞机、大豆、汽车(贵但技术牛)。
关税怪兽出场:
美国突然在摊位前放了一只“过路费大怪兽”,大喊:“中国小朋友想卖玩具车给我?先交钱!每辆玩具车多交10块钱!”
结果:中国玩具车在美国变贵,贵了10块嘛,相应的卖得会贵一些。美国人买不起了,中国摊位生意变差。
“如果你是摆摊的中国小朋友,你会怎么办?”
(引导孩子思考反击方式,比如也放一只怪兽收美国的钱)
2. 中美“怪兽大战”——用糖果反击战模拟
游戏规则:
两堆糖果(中国糖果 vs 美国巧克力)。
第一回合:美国说:“买1颗中国糖果,必须多给我2颗当‘过路费’!”(关税=涨价)
中国反击:“那买1块美国巧克力,你也得给我3颗糖!”(反制关税)
结果:双方糖果都变少,大家都不开心。
孩子体验:
让孩子扮演两国领导人,用糖果模拟贸易战,感受“互相加税=两败俱伤”。
3. 为什么加关税?——“抢小红花比赛”
比喻:
学校要评选“最牛班级”(全球经济竞争),规则是看谁的小红花(经济实力)多。
美国的小心思:偷偷给其他班级的作业本加“错题”(关税),让他们的作业得分变低,自己小红花就多了。
中国怎么办:立刻给美国班的卫生评分扣分(反制关税)!
“如果美国班给全班都扣分,最后全校没人有小红花了,怎么办?”
(引出“合作比打架更重要”的结论)
4. 关税影响——超市物价变“魔法”
情景剧表演(家长和孩子分角色):
孩子:想买美国乐高,但店员(家长)说:“因为关税怪兽,乐高涨价100块!”
孩子:“太贵了!那我能买中国积木吗?”
家长:“中国积木也被美国怪兽拦住,涨价了!”
孩子:“呜呜,我谁都买不起了…”
理总结:
关税大战就像互相给商品施了“涨价魔法”,最后大家买东西都变难了!
5. 特朗普的“变脸术”——用表情包解释**
画图互动:
画特朗普的两种表情:
(生气脸):“我要加关税!中国必须听我的!”
(流汗脸):“哎呀,加税后美国超市也涨价了…”
孩子任务:
给特朗普设计第三张脸,猜猜他会说什么?(比如“要不我们和好吧!”)
6. 终极教训——“打架不如组队打怪”
比喻升级:
如果中美像“奥特曼和怪兽”打架,地球(全球经济)会被砸烂!不如组队一起打“通货膨胀怪兽”“失业怪兽”。
孩子飙车金句:
“老师说过,打架的人要一起罚站。合作才能当班长!”
对于更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更进一步解释
1. 什么是关税?用“玩具买卖”打比方
-核心概念:关税是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过路费”。比如,中国生产的玩具卖到美国,美国要收一笔钱,这笔钱会让玩具在美国变贵。
2.为什么美国要加关税?用“比赛规则”做类比
美国想通过加关税保护自己的工厂,或者让其他国家同意对自己更有利的规则。
例子:
比如学校运动会上,A班突然说:“如果B班想参加接力赛,必须多交10张积分卡!” 这样B班可能因为积分不够,被迫退出比赛,或者只能答应A班的条件。
3. 中国如何回应?用“你加我也加”的对抗逻辑
对等原则:中国采取“你加税,我也加税”的反制措施,比如美国对中国的玩具加税,中国就对美国的汽车、农产品加税。
例子:
如果A班不让B班用操场,B班也禁止A班用图书馆。双方互相限制,结果大家都不能好好玩。
4. 过渡期的困难:用“家庭预算变化”解释
短期影响:特朗普承认加税会让经济“过渡期”有困难,比如物价上涨、企业成本增加。
例子:
如果家里突然减少零花钱,你可能需要调整买零食的计划,暂时觉得不方便,但家长说“过段时间会变好”。
5. 对普通人的影响:从日常物品涨价说起
具体例子:
运动鞋:越南生产的耐克鞋因关税涨价10�2%,买一双鞋可能多花50元。
电子产品:iPhone、游戏机可能变贵或延迟上市。
留学成本: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买衣服、食品会更贵。
6. 为什么特朗普改口?用“游戏规则调整”比喻
政策反复:特朗普一开始威胁加税,后又暂停部分国家的关税,但对华继续施压。
原因解释:
就像玩游戏时,A班发现其他班级联合反对自己,导致游戏玩不下去,于是暂时让步,但坚持对“最不听话”的B班(中国)继续施压。
7. 总结:关税战的本质与教训
核心矛盾:美国想通过关税让其他国家“听话”,但中国坚持平等合作,反对威胁。
启发孩子:
就像朋友之间吵架,如果一方只想占便宜,另一方绝不退让,最后可能两败俱伤。解决问题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单方面施压。
最后互动问答(巩固理解)
1. 问:如果美国对中国的玩具加税,中国可以怎么做?
答:中国可以对美国的汽车加税,让美国车企卖车更难。
2. 问:为什么关税会让商品变贵?
答:因为商家要把多交的“过路费”转嫁给消费者。
3. 问:特朗普为什么突然暂停部分关税?
答:怕经济崩盘,就像游戏玩得太狠,大家都不想玩了。
通过这样的讲解,孩子能初步理解关税的逻辑、影响和国际博弈的本质,同时学会用合作思维看待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