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对搏中国,“打肿脸充胖子”|全面盘点全球反应
2025 年 4 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国家加征关税并执意挑起对华关税战,令全球贸易局势更加纷乱复杂。在中方采取接连反制措施并表现出强大经济韧性之后,美政府又单方面炒作 " 谈判 " 话题并释放部分关税将 " 回调 " 信息。面对中美两大经济体的激烈博弈,各国各方态度反应不一,但存在较广泛的共识是,美政府发起的这场关税战 " 非常损人,也不利己 "。

图片来源:网络
一、 各方反应
1. 法国和加拿大:坚定反制美国的关税计划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呼吁欧洲公司暂停近期对美投资计划,建议启用欧盟反胁迫机制,并指出欧洲对此次美国关税的反应会更加强烈。加拿大总理马克 · 卡尼则表示,加拿大将 " 以对等措施 " 进行 " 坚定、有力 " 的反击,并为受影响行业提供支援。

图片来源:网络
2. 英国和德国:" 冷静 " 谈判,同时筹备反制措施
英国政府于美宣布上调关税的当天(4 月 3 日)立即公布了一份长达 400 页的清单,列出了 8000 多种可能纳入反制关税的美国产品类别。英国强调,公布清单是为了在谈判前保留所有应对选项,首要任务是与美方谈判并达成协议,而非报复美方。德国财政部长库基斯也于 4 月 24 日表示,德国仍对美国开放商业谈判,以期降低关税。同时德国也保留支持欧盟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并启用备用的对等报复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
3. 巴西:坚持中国为其主要贸易伙伴
巴西外贸秘书塔蒂亚娜 · 普拉泽雷斯 4 月 10 日表示,巴西将继续与美国谈判,也在努力通过扩大对欧盟和其他地区的出口来分散市场依赖。普拉泽雷斯强调,中国长期大量购买巴西大豆、铁矿石和原油,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对巴西汽车和制造业的投资,则帮助缓解了中国进口商品对巴西本国产业的冲击。总体而言,巴西政府高度重视对华经贸关系。既利好有意深入参与巴西市场的中国企业,也增强了巴西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灵活度。

图片来源:网络
4. 日本和印度:进一步关注和分析美国关税的影响
日本首相石破茂 4 月 21 日表示,日本无意终止 2019 年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但对美国最新 25% 汽车关税与该协议不一致表示 " 严重关切 ",并将继续从这一立场出发向美方传达关切,并预计在与美国的后续谈判中再次提出此问题。日本政府还表示将为受关税影响的企业采取必要措施以缓冲冲击。另一方面,印度政府表示正 " 仔细研究 " 美国对印商品实施 27% 关税的影响,并在考虑对受影响行业提供援助的同时,重申将继续推进两国贸易协议谈判。印美已同意在 2025 年秋前完成首阶段贸易协定谈判。

图片来源 网络
5. 沙特:调整石油供应寻求新机遇
美国宣布对沙特等国商品征收最低 10% 关税后,沙特已通过调整石油产量和定价来应对油市动荡。路透社 4 月 9 日援引消息称,沙特与其他 OPEC+ 产油国已突然加速放松减产措施,并将国营阿美石油对亚洲市场 5 月原油的售价降至四个月来最低水平。上述举措显示,沙特愿意承受短期亏损以维持并扩大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网络
6. 土耳其和印尼:蒙受损失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仍积极寻求同美对话
土副总统耶尔马兹于 4 月 5 日指出,由于美国对土耳其商品仅征收 10% 的基线关税,本国出口商蒙受的损失将低于其他国家。对于国内形势,此前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表示,土耳其已有的经济方案使其对外部冲击更具韧性,预计关税将不会对贸易和出口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印度尼西亚财政部长斯里 · 穆利亚尼也指出,在考虑了关税对印尼的影响后,今年经济增速仍为约 5%,仅略低于预期。两国均指出,将继续与美国谈判,争取公平贸易、取消或减少关税,降低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7. 墨西哥:提议审视对华关税政策
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 · 辛鲍姆表示,鉴于墨西哥对华贸易逆差巨大,墨将 " 重新审视对中国的关税政策 "。辛鲍姆还表示,应当防范低成本中国商品对本国产业造成冲击,以此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同时与美国保持紧密合作。有墨西哥国内学者认为,此举有助于调整中墨经贸结构,但过度提高关税可能影响中国企业在墨投资环境。总体来看,墨方立场温和务实,有可能在与中美的关系中取得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
8. 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关税影响尚可接受,维持对美关系并增加对华贸易
哥伦比亚政府于 4 月 24 日的评估中指出,美国对哥施加的关税仅会导致 17.3% 的出口有实质性成本上升。秘鲁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阿尔马斯表示,美国关税仅会对秘鲁对美主要出口产品带来 " 温和影响 ",例如金属和农产品。智利政府的评估也认为," 短期内 " 对美出口或减少 10%-15%,但通过市场多元化等手段,出口水平两年内即可恢复 2024 年水平。
三国均认为,美国对其的关税将不会对经济造成较大破坏,而可以通过拓展邻国、太平洋等国、中国等市场来弥补损失。具体举措方面,哥伦比亚商务部计划 5 月访欧、亚多国,鼓励本地企业加快向中国、日本及欧盟等新兴市场多元化布局。
智利将率团前往巴西、印度及东盟国家,就新出口协议谈判,并通过跨国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与秘鲁、墨西哥等国对冲美国市场下滑。并为中国企业在智利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提供更多合作机遇。
秘鲁在外交部长赴美请求短期关税豁免的同时,承诺继续为中资企业创造稳定经营环境,推进昌凯港 " 社会发展基金 " 机制及对华双边自贸谈判,加速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与金融合作中的推广应用,以巩固中秘战略伙伴关系。
二、智库观点
4 月下旬,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两家智库先后发布了对今年全球经济的评估和展望。两家智库一致认为,今年原本是全球经济恢复的重要一年,但美国政府发起的关税战导致了这一宝贵机会的丧失。
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讨论了 2025 年 4 月 TIGER 指数(全球经济复苏追踪指数,Tracking Indexes for the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更新反映出的全球经济形势,重点分析了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全球其他地区经济的影响。文中提到,虽然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出较为温和的增长前景,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和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全球经济面临显著的下行风险。美国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的混乱,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内外部的多重挑战,包括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内部需求不足和通缩压力等问题。同时,其他地区如欧元区、日本和英国也存在各自的经济问题,使得全球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虽然目前经济表现较好,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
政策倾向及全球影响:
1. 美国政策激化贸易冲突:特朗普政府扩大对华关税,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抑制企业投资与消费信心,进而可能引发美国经济停滞。政策制定的不可预测性增强。
2. 中国应对措施的双刃性:中国通过关税反制与扩大内需政策试图对冲冲击,但内需不足与通缩压力限制了政策效果,需要采取长期结构性改革措施。
彼得森研究所的报告指出,2025 年 4 月 TIGER 指数显示,全球经济虽保持增长,但下行风险加剧。美国近期推行的新关税政策(覆盖中国、加墨及全球贸易顺差国)推高全球通胀、扰乱供应链,并抑制企业投资信心。在这一政策影响下,中美互动成为焦点:美国关税升级直接冲击中国出口贸易,叠加中国内需疲软、通缩压力及贸易摩擦,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或显著低于 5% 目标;而美国自身经济增长也因政策波动陷入停滞,衰退风险升至 40%。
其他地区则表现分化——欧洲通过联合发债和军备重整以应对安全危机;墨西哥受美加墨协定修订冲击,但承接部分产业转移;印度成为亚洲亮点,持续吸引外资。
政策倾向及全球影响:
1、美国政策转变的全球影响:新关税政策引入抑制全球经济活动,并引发高度不确定;加征关税正在推高价格、扰乱供应链并削弱实际收入,金融市场也反映负面;
2、中美互动:在新关税政策下,中国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外部与美贸易摩擦,并受到高关税影响,内部需求不足,面临通缩压力;美国自身经济增长预计也将在今年陷入停滞,面临通胀和企业失去信心的压力;
3、其他地区: 由于美国传统安全保障信任渐弱,欧洲各国已启动紧急重整军备行动,面临经济与安全双重压力;加拿大、墨西哥受到严重冲击,可能引发《美墨加协定》的新一轮修订。
三、专家点评
国际产业知名学者王英良博士评论认为,布鲁金斯学以及彼得森经济研究所对全球经济的悲观性预测反映了特朗普政府采取的面向全球的高关税政策在实际中会导致全球经济走向消极,这种消极面不仅指向美国、中国,也指向国际社会其他经济体。虽然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出较为温和的增长前景,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和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全球经济面临显著的下行风险。
空前的关税冲突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性分水岭,标志着传统的自由主义商业贸易出现转折,一向奉行商业自由主义的美国政府转向以激进的关税政策走向封闭与保守,而借助其霸权余威,美国国内政策还能够继续部分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势,并带来极大的消极后果。

图片来源:网络
但这一关税政策遇到中国强有力的抵制。这个世界再也不是美国主导的单向度权力结构,而是伴随着互动和重构,美国一样会以极大的代价重置二战后的自由主义经贸政策,而中国正在领导并捍卫全球化新的进程,不向美国的惩罚性关税政策妥协,在实际中对冲了特朗普关税政策效能,并在实际上重塑全球化的新秩序。
四、2025 年关税大事记
2 月 1 日,美国政府宣布因芬太尼问题,对所有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 10% 的关税。
3 月 4 日,美国政府将所有进口的中国商品关税从此前 10% 关税提高至 20%。
4 月 2 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发表 " 解放日 " 讲话美国对,全球 180 多国实施 " 对等关税 ",其中对中国商品加征至 54%。
4 月 9 日,美国对华关税提高到 125%,同时对除了中国以外的 75 个国家给予 90 日的关税暂缓期。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同意降低各国的对等关税税额至 10%。
4 月 10 日,白宫发言人表示,对华关税目前最低为 145%,即 4 月 2 日前已经实行的 20% 关税再加上 125%。这一关税为最低额度,其他关税仍需征收。
4 月 15 日,美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有关工业矿产与相关产品进口措施说明的《事实清单》,明确将部分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 245%。
4 月 17 日,美国政府拟 180 天后对停靠在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额外费用。
4 月 21 日,美商务部计划对东南亚出口的中国产太阳能电池征收高额关税,但仍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确认。
4 月 23 日,特朗普表示希望就关税问题与中国达成协议,承认目前的高关税不可持续,但坚持美国的关税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