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时隔7个月规上工业利润重回正增长,“两新”政策持续落地带来积极影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依农 上海报道
时隔7个月规上工业利润重回正增长
时隔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利润重回正增长。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2月份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也有所改善。
如何解读这份数据?在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出现回升,主要体现出哪些积极变化?后续能否延续改善态势?一起来听听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的分析。
微观主体信心有所恢复
伍超明: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全面回升,取得良好开局,但企业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是量与利润率的改善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的主因。今年以来“抢出口效应”和“两新”“两重”政策的托举支撑了两大因素的改善。
二是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拉动利润增长的重要力量。一季度规上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6%,高出全部工业6.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由1-2月份的-5.8%提高到3月份的3.8%,是重要边际拉动力量。
三是微观主体信心有所恢复,资本开支有所加快。
四是企业经营仍面临一些困难。如工业企业产销率仍处于历史低位,表明经济“供强需弱”矛盾犹存;同时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和每百元营收中的成本均处于历史高位,现金流和成本压力依然突出。
数据显示三大积极变化
伍超明:积极变化有三。一是受益于出口高增长、政策托举和新动能支撑增强,工业企业生产与销售均有所改善,企业利润率趋于修复。二是私营企业盈利边际改善较多,投资信心有所恢复,如1-3月份私企利润增速较上月大幅提高8.7个百分点,支撑了其投资意愿的改善。三是地方基建投资意愿增强和财政靠前发力,带动相关产业链盈利趋于改善,如一季度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速或高达20%以上。
后续持续改善或面临一定压力。特朗普关税政策将对国内出口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对制造业企业生产和盈利产生较大负面拖累。
装备制造业拉动明显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指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支撑作用明显。
分门类来看,一季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6%,成为带动整体回升的主力。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4%,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比重升至32%,拉动整体利润增长2个百分点,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此外,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4.2%和9.5%;而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可穿戴智能设备、助动车、厨房电器等行业利润也快速增长,部分细分领域利润增速甚至超过70%。
如何看待“两新”政策持续落地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宏观政策持续加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的背景下,哪些产业链和领域有望继续成为利润增长的新引擎?我们来连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换新”政策拉动消费增长明显
王青:“两新”是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前者对应的是消费,后者主要是拉动投资,今年都有政策加码,对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作用明显。
可以看到,受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一季度消费数据明显改善,特别是3月社零同比增速达到5.9%,是13个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首先,换新政策对消费的拉动力明显。一季度家电、家具、通讯器材零售额累计同比都实现了两位数高增长,增速比去年全年明显加快。总体上看,一季度这4项(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文化办公用品)换新销售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我们知道,一季度整体社零增速是4.6%,“换新”在这里面就占了三成多,可见拉动作用之明显。
往后看,伴随二季度可能出现“出口转内销”需求,鉴于外部经贸环境的变数加大,接下来促消费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扩围,从耐用消费品逐步扩大到一般消费品。
设备更新推动投资增长加速
王青:“两新”政策的另一部分就是大规模设备更新这块儿,对一季度投资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可以看到,一季度设备工器具投资同比增长了19%,比去年全年加快3.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高达64.6%。展望未来,接下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资金额度也可能进一步上调。这是今年扩投资的一个主要发力点。
王青:我们看一下数据,一季度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5%,其中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明显领先。这些行业的利润增速明显偏高,一是产量增加快,二是市场供求关系偏紧,一些产品的价格保持了比较快的上涨势头。
制造业转型升级应对外部挑战
王青:如何应对新一轮贸易冲突,我们说一方面要促消费,消化出口转内销,另一方面就是要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不仅能解决“卡脖子”问题,而且能带动国内消费转型升级。
积极变化下仍需关注哪些挑战
整体来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由降转增,增长面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为全年工业经济开局奠定了积极基础。
面对积极变化与潜在压力,未来工业经济运行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宏观政策如何进一步发力巩固回升基础?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佩忠为我们带来他的解读。
政策协同效应不断增强
刘佩忠:一季度,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效应不断增强,我国工业生产和出口实现较快增长,企业营收和利润水平改善,发展新动能持续积聚,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开局良好。
展望未来,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推进,高技术制造业,特别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相关产业的利润增长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两新”政策对惠及行业的利润带动效果将继续延续,预计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以及家用电器等行业利润将继续改善。
同时需要看到,国际环境变乱交织,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美国关税和投资政策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加深,外需放缓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我国工业生产进程。国内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一些传统产业、传统动能正在衰减,部分产业供过于求。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建材等工业产品价格仍将维持较低水平,这将给相关行业经营带来困难。
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刘佩忠:未来需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加力提效,加快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资金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减负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消费潜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有力有为,适时降准降息,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持续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编辑:和佳
记者:李依农
制作:蔡于恬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