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阳谋”: 打造第二个华为?

已经拥有11家上市公司的李书福,又在他的商业版图里落下了一枚名为千里智驾的关键棋子。

千里科技对吉利有多重要?从吉利官方的数次表态就能够看出来。

今年3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2024业绩发布会上直言:“我们要跟千里科技一起打造出第二个华为。”随后的5月,他再次强调,吉利与千里科技合作的意义,就是要在智驾领域一起发展成“第二个华为”,构建一个能够与华为竞争的生态。

今年3月,吉利与千里科技等签署了一份合作,名字就叫《车BU投资框架协议》。“车BU”这个叫法就非常对标华为,而千里科技内部,更是要求全面向华为看齐。

德国豪车巨头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斥资13.39亿元战略入股千里科技,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李书福打造智能驾驶领域“第二极”的阳谋。

前世

千里科技的前身是始创于1992年的力帆汽车,曾是中国摩托车时代的出口冠军,但在市场竞争加剧后迅速衰败,于2020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2021年,在重庆两江新区牵头下,李书福携吉利系资本,联手地方国资重庆两江产业集团,以“白衣骑士”的姿态入主导了力帆的重整。

最初几年,力帆科技的业务重心转向换电和B端市场,但市场反响平平。

关键转折点是2024年7月,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旗下的公司以24.3亿元受让吉利科技集团持有的力帆科技19.91%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随后印奇正式出任董事长。

2025年2月,力帆科技更名为“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向“AI+车”为核心的战略转型。与此同时,吉利将极氪智驾、吉利研究院和旷视迈驰智行三大团队近3000人,全部并入新成立的千里科技。

随后,公司引入原华为车BU总裁王军担任联席总裁,进一步强化团队。王军一度被视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从0到1的核心推动者。

借助这一系列资本和团队的运作,李书福实现了“旧瓶装新酒”:将一个传统制造业上市平台,重塑为具有AI基因的智能科技公司。这也为后续的资本运作(如计划中的港股IPO)铺平了道路。

今生

毫无疑问,智驾是风口,也曾经是吉利心中一言难尽的痛。

此前,吉利旗下各品牌智驾研发呈现“诸侯割据”状态:极氪用浩瀚智驾,领克依赖亿咖通,银河用迈驰方案,smart自己搞研发。这种分散局面导致芯片、算力平台、数据体系全不兼容,研发进度参差不齐。有的团队搞传感器,有的做算法,数据像孤岛一样无法共享,严重拖慢了技术迭代速度。

这使得吉利空有850万辆L2级以上辅助驾驶车辆的海量数据,以及星睿智算中心23.5E FLOPS的算力支撑(居中国车企首位),但在智驾的实际表现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取得与之匹配的成绩。

这个时候,旷视科技及其联合创始人印奇进入了李书福的视野。

印奇是深耕AI领域多年的风云人物,一度被称为“AI天才少年”。李书福在公开场合毫不掩饰对这位37岁AI天才的欣赏:“我当时在全国寻找聪明人,偶然有一次见到印奇,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旷视科技自2018年起布局自动驾驶,后来成为“AI四小龙”之一,并于2021年成立智驾公司迈驰智行,与吉利达成多款车型的量产合作。

千里科技成立后,旷视系持股30%,印奇主导算法,AI是他们的秘密武器。然后又拉来了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出任千里科技联席总裁,这位华为老将带来了华为系团队(包括先一步加入极氪的陈奇、姜军),最擅长把技术落地成量产车,可以弥补了旷视硬件经验不足的短板。

这种“算法+工程”的组合,直指吉利智驾落地慢,体验差的老毛病。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新的“千里浩瀚”智驾解决方案半年时间全面落地量产,结束了吉利旗下品牌智驾各自为战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吉利系产品的智驾体验有了质的提升。

未来

不过,李书福的目标,不止是让千里科技成为吉利的智驾研发中心。

可以参考吉利过去扶持的浩思动力。2024年吉利与雷诺合作,将旗下的动力总成业务拆分成立新公司浩思动力。独立后的浩思动力不再只单一供应吉利,而成为了第三方的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

这一次,李书福显然是想复制浩思动力的成功路径,将千里科技打造成吉利版的华为引望,从芯片算法到卫星通信,构建一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形成全产业链护城河,让千里科技成为独立的、面向全行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更多车企客户。

千里科技直面华为的勇气可从一组数据对比中窥见。华为车BU业务截至2024年底累计研发投入已超400亿元,团队规模达8000人,2025年上半年营收高达270亿元。

相比之下,千里科技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为2.88亿元,营业收入为41.84亿元。尽管差距明显,但千里科技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营收同比增长40.04%,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9.67%。

在技术路线上,千里科技已发布“千里智驾1.0”解决方案,并宣布了激进的产品路线图:2.0方案瞄准L3,计划在2025年底发布;3.0方案侧重于Robotaxi,计划在未来18个月于全球18个城市实现1000辆以上的规模部署。

王军为千里科技定下的目标十分宏大:“希望在全球智驾领域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

这当中的机会就在于出海。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的方案无法出海,所以无论是想要出海的中国车企,还是海外车企,除非全栈自研,否则都需要一家能够出海的供应商。

而吉利有着极深的海外布局,投资了奔驰、莲花、沃尔沃等众多国外品牌,也有丰富的海外实车数据。这是千里科技“三分天下”的最大底气。

写在最后:

未来十年,中国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格局将迎来巨变。华为是标杆,但未必是中国车企智能化转型的唯一答案。而李书福的阳谋,就是为吉利乃至中国汽车产业探索一条不同于华为的智能化道路。(文/优视汽车 老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