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重庆法院:努力成为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来源:环球网

4月25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川渝法院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并公布十大典型案例。川渝两地法院以司法协作机制为纽带,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重庆法院立足“用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努力成为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

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16033件,审结15618件,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15件,判赔金额达2453.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0%和424.31%,让侵权者“得不偿失”,让创新者“底气更足”。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重庆法院“用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重庆法院构建全方位司法保护体系。第五次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后,重庆法院迅速落实会议精神,以“严格保护、公正履职、统筹协调”为指引,推动审判理念全面革新。通过“审判能力提升、审判质效提高、审判管理科学、审判精品产出”四项工程,重庆法院在技术类案件审理中精准发力,全年审结涉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案件680件,为科技创新注入司法动能。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重庆法院1案入选202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22个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在“某燃气公司反垄断行政处罚案”中,重庆法院明确随机抽样调查在反垄断执法中的适用规则,为全国类案审理提供范本;在“某汽车公司商业秘密纠纷案”中,厘清保密措施合理性标准,强调“法律不要求权利人采取超出预期的措施”,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面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复杂性与专业性,重庆法院以机制革新破题,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格局,依托“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构建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151件著作权小额诉讼案件实现“立案到赔付仅3天”,43名技术调查官参与技术事实查明,所涉案件数量同比增加138%。

川渝协同保护机制亦迈向纵深。两地共建高竹新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推动司法标准统一;联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纳入调解范围,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以数字赋能审判。在“某消费金融公司商业诋毁案”中,重庆法院针对“网络水军”传播快、隐蔽性强的特点,迅速发出诉中行为保全禁令,裁定某小贷公司立即删除涉案视频并立即停止在上述平台发布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进一步规范网络生态秩序,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司法护创新,法治促发展。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海龙表示,重庆法院将继续以守正创新、公正高效的司法实践,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使重庆成为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文/图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