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诠释医者仁心,“归巢行动”架起健康连心桥
“我们到基层来,要用创新的方式激发专家内在动力。因为对故乡有真情实感,才会真心实意地付出;有了真心实意,才能真正投入并让工作持之以恒。同时,家乡父老与从家乡走出去的专家之间,有着质朴的感情和特殊的情感纽带。双向奔赴,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顾民口中的“双向奔赴”,正是南医大二附院已持续三年进行的“归巢行动”。
4月19日,“归巢行动——兴化行”大型义诊活动来到兴化市人民医院,让很多当地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省级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这次“归巢行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出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老年医学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疗专家团队,以义诊、讲座等形式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实际健康问题,全面提升兴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
双向奔赴,专家从他乡到家乡反哺乡亲
“听说南医大二附院的冯美江主任要来,早上七点半就带着我爸过来了。老爷子今年81岁,心脏有点问题,外加一些老年性的疾病,外出就诊对于这么大年纪的人来说实在不方便。这下好了,专家来到家门口,实在太方便了!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不放心,就想多和专家聊聊,听着专家讲着家乡话,给他点建议,他在情绪上也比较安心和放心。”顾女士说。像顾女士一样,听说“老乡”专家要来义诊,不少人一大早就排在诊室门口,梁阿姨(化姓)也不例外。“我患有帕金森,之前用药效果还可以,但随着病程延长,药效不理想,需要调整用药,但又不知道怎么来调整。之前也电话咨询过冯主任,知道冯主任来特意当面咨询一下。”梁阿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作为深耕医疗领域40余年的医生,我深知基层群众对优质医疗的迫切需要。今天,我们带着技术、经验和热忱而来。”作为兴化土生土长的医生,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陈仁杰的一席话,道出了“归巢行动”医患之间的双向奔赴。“鼻子哪里难过?平时还有黄鼻涕?鼻子还堵啊?”一位年纪较大的患者前来,陈仁杰用家乡话耐心地询问着。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来就诊的很多都是老年人,听力困难再加上说着方言,“所以讲话的时候我的声音也会大一点,直接用方言跟他们对话,乡亲们听得懂,沟通起来也很顺畅。”忙碌了一个上午,陈仁杰忙得连口水都来不及喝,“今天来挂号的有40多个人,其中有不少老乡都是之前治疗过的患者。”陈仁杰说,上午就有一位77岁的喉癌患者,6年前找他在南京做了微创手术。“我每年回乡他都要找我复查,早上就挂号找我看了下。我告诉他没事,以后每两年复查一次就行,这个患者还不同意,一定坚持每年找我看看他才放心。”陈仁杰笑着说。
双向提升,技术帮扶助力基层发展
除了为乡亲们提供精准的诊疗外,与兴化市人民医院的同道深入交流也是本次“归巢行动”的重点之一。“我们希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手把手的指导,为家乡医疗注入活力,为健康兴化添砖加瓦。同时,共同探索专科能力提升,助力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陈仁杰说。和陈仁杰一样,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冯美江也是兴化人。活动当天,除了为乡亲们义诊外,他还不断地给一旁的当地医生指导交流。“来就诊的患者比较多。有的普通病人,一眼就能看出病情,也有一些复杂病例,本地的医生临床碰到的也比较少,诊断治疗,包括服药方法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一起沟通,从病人临床特点入手,思考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调整,一方面让患者受益,另一方面对当地医生来说,他们的收获也挺大。”冯美江说。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关乎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而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于医院来说也尤为重要。当天,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医大二附院党委书记顾民带来了题为《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讲座。谈到本次“归巢行动”为何围绕医院管理进行分享,顾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通过经验的分享想传递一个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的遵循就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而关键在于突破创新阻碍,让创新成为常态和习惯。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过去的经验是不是过时了、现在的做法是不是合适。一谈到创新,可能更多的时候去想的是技术创新,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思维创新是最根本的存在,因为没有思维的创新就不太可能有技术的创新。”顾民指出,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基层医院应明确专科与学科的区别,“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把专科建设好,把老百姓看病就医的事情解决好,是我们最基本的任务。”这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也让兴化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受益匪浅,“顾民书记带来的管理专题讲座,为我们医院的管理送来了宝贵的经验。未来,兴化市人民医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南医大二附院专家们的先进管理理念,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兴化市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陈志说。
当天,南医大二附院三位护理专家陶连珊、陈萍、陈星梅还分别走进病房、手术室进行呼吸科床边护理查房、静脉治疗的疑难病例讨论、手术室现场指导以及护理管理现场答疑与指导。
双向赋能,三年“归巢行动”结出惠民硕果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归巢行动已开展七十四期,行程32840多公里,接诊22550多人次,免费相关肿瘤筛查近500人次,健康讲座70余场次,开展公益手术20余台。此外,专家还走进病房,指导当地医生查房,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切实帮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归巢行动开展了十期,覆盖11个乡镇。如今,“归巢行动”已持续进行了三年,“在这个过程中,专家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基层的实际需要,同时更感知到自己专业需要精进的部分。这样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能够在‘归巢行动’这个公益性的工作中提升我们这支队伍的情怀,有了情怀才有了持续的专业发展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更好地践行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谈到未来“归巢行动”的发展方向,顾民表示,未来希望通过“健康大篷车 专科轻骑兵”等搭载新质生产力技术的形式,来解决基层医疗一些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能够把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无差别地辐射到基层来,“我们一小群人(专家)跑,总比一大群人(患者)跑要好得多。”顾民说。
通讯员 陈艳萍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张宇/文 施向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