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今年的上海车展,我不再焦虑了

文|乔伊

对于车展的焦虑情绪,自从我入行时就开始伴随。

原因有几个:

其一是车展人流量太大,人一多肯定就会伴生烦躁。

其次是以往车展要跑的活动、看的发布会太分散,在各个展馆之间折返跑,但依然会有赶不上的,让我这个有迟到焦虑的人无比痛苦。

但今年的上海车展,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再是问题了。

媒体日的第一天,整个展馆内就形成了非常和谐的气氛。参观的人不多(第二天我也去了,人更少),同时车企展台也开始变得安静了起来,以往喧闹的大喇叭播报发布会开启倒计时的内容几乎就没有听到。

各种街舞首秀我也没看到,最多看到两个弹古筝、拉小提琴的,高雅含量是极速上升。

这种人又少,又安静的氛围,至少把我在这届车展的体感舒适度给拉抬了不少。当然,更能拉抬舒适度的,是今年的车展,各位老板的嘴上都有了把门的了。

老板们安静了

其实,在车展前写的一篇稿子里,我就已经明确的预计到了,今年车展的老板们会变得无趣起来。原因无他,原本大家可以尽情挥洒想象空间,尽情抒发演讲天赋,尽情施展人格魅力的 " 智能驾驶 " 这件事,被踩了刹车了。

因此,如今大家在这个领域能说的话,最多也就是智能辅助驾驶了。既然是辅助驾驶,大家都是 L2 级,就不存在什么遥遥领先,什么目前最新、当下最强的说法了。都在一个天花板下摸高,你跳再高能高到哪里去。

所以,老总们把摩拳擦掌、捉对厮杀的欲望也给整没了,今年主打一个休闲为主。

比如,李斌在 L90 的前备箱里和同事架起了鱼竿,就是个很有意思的传播点。反正好不好我也不说了,杆子就在那里,愿者上钩。

BTW,插一句题外话,我认为 L90 的这个设计是一个好设计,它和宝马 X5 那个上下对开的后背厢有异曲同工之妙。钓鱼佬可能找到了更好的钓鱼低价平替版座驾。

同样是任何一场车展焦点的,还包括了余承东。但今年我完全没有找到他有什么惊人演讲的话题,只是 cue 了尚界的产能问题,主要是怕订单爆了,提车跟不上。

而原本必然站在本届车展 C 位的小米 YU7 与雷军,则一个延迟没发布,一个档期冲突没有来。基本把本届上海车展的老板看点,给带走了一多半。

小米的展台在 6.2,相较于大家都要争抢 C 位,小米算是主动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毫无疑问,雷军和小米不是没有能力站上 C 位,而是主动找了个角落想静静。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甘于寂寞,否则也就不会有每天送 5000 顶棒球帽,免费给矿泉水的福利了。可以说,虽然深处偏僻,但小米展台依旧人气爆炸。

不得不说,我在没看到小米的蛇形通道之前,也有冲动上去拿一顶他们的棒球帽。

而如果说车展上硕果仅存的 " 显眼包 ",恐怕就只能是 " 红衣大叔 " 周鸿祎了。尽管本届车展,没有了他的御用吐槽对象哪吒汽车,但红衣大叔依然能够在其他品牌的展台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小鹏,比如北汽的 BJ40 的发布会上。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对任何一家车企提供任何建设性的意见,而是讲了自己更擅长的领域。

应该说,这种集体性的话语节制,让车展回归到了产品与技术本身的价值传递。

当然,如果说还有什么爆点的话,那么甲亢哥最怀念的卤鹅哥化身为了红衣大叔的粉丝,在车展现场大喊着要跟交流,最终拉爆了自己卤鹅的销量这个事,可能是今届车展最大的花絮了。

你看,不管何时,红衣大叔总是能遇到点新花样,对吧?

超跑馆 " 撤馆 "

过去上海车展最重要的对外符号,就是 "8.1" 的超跑馆。哪怕后续时代展位持续变化,但 "8.1" 显然成为了代表上海车展高度的标志。

在超跑馆,上海的观众们曾见证过帕加尼风神亚洲首秀、布加迪 Chiron 引爆围观的 " 神坛 "。而到本届车展,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三大意大利品牌,以及劳斯莱斯同时缺席。这是上海车展史上很罕见的一次。

因此,如果你来到上海车展想要找到豪车的踪迹,可能仅有保时捷与宾利维系着最后的体面。

当然,这得益于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还不错的层面。

在车展之前我们先说过了,本次车展韩系三强、法系两强,以及美系的雪佛兰都没有参展。从现实角度来看,销量不振,没有利润是核心问题。那么,如法拉利这类品牌显然不应该被这种问题制约。

超豪华品牌集体退场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产业逻辑:2024 年进口车累计销量只有 64 万多辆,同比下滑 16.3%。其中,豪华车依然是销量主力,占比 90.78%。但是,超豪华车却暴跌了 31.29%。

毫无疑问对于一个全盛时期一年都卖不了多少车的品牌而言,在全球最大的豪华车销售市场上直接跌三成,任谁都受不了。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砍掉不必要的一切支出。毕竟,豪车要买的总会买的,不在乎你做不做广告。

所以,这种完全依赖进口的,量本来就不大的超级豪华品牌,面对市场保有量的萎缩,正在重新评估大型车展的投入产出比,毕竟潜在客户更倾向私密品鉴会。

对于在观众日进场的普通观众而言,与梦想之车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正在减少,但这也倒逼车企将资源投向更贴近主流需求的产品研发。

更重要的是,确实大家也变得更为务实了。这里的大家不只是车厂,也是用户。

理性占上风

如何来看待用户务实的事情?

就在车展期间,我的一个开跑车品牌产品的朋友,问我是否建议他换车时考虑上汽奥迪新出的 A5L。

对于本来以为下一款车必定会冲击百万级别豪车的用户来说,这种从目标百万到锁定 30 万的转变,你很难不认为这是开始变得务实了起来的标志。

不经常抬头看天,也就能更好地脚踏实地了。

而在我看来,全新的、低趴的、20 万级就可以拥有的满血乾崑智驾的阿维塔 06,至少从外部审美上先让我有了可以买的心理动机。毕竟人们很难拒绝一款车身设计流畅且没有明显槽点,低趴姿态漂亮且能够日常上路,整体价格合理且拥有满血华为的阿维塔。

当然,如果能再给点刺激的购车折扣就更好了。

简单来说,以前都不会考虑的产品,如今变得可以考虑了。

这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自身作出的最为合理的购车选择转变。同时,也是更多如上汽奥迪、阿维塔,以及他们同类型,原先不是市场主流,不是销量担当,也不站在舞台中央的品牌们,在市场环境转变过程中,迎来的全新机会。

今年的上海车展,所有人的都看起来更为理性了。

从车企老总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将夸张暴论消除,做一些更务实也更没有争议的营销;到汽车企业务实地选择不为面子参展;再到潜在的消费者们,开始转变购车目标,不盲目冲击高价产品,更理性思考合适与否。

有些是被压出的理性,有些是主动选择的理性,也有些是大环境催生的理性。但这显然都不是一件坏事情。

所以,现在我们再来看 " 为什么这届车展让我不焦虑了 " 这个问题时,会发现,因为大家都趋于理性,大家都至少在表面上剔除了浮躁。

而对于一个已经走过了百多年,很确定还得继续走下去的产业来说,这种消除浮躁,稳健前行的氛围,显然比那种科技大爆炸,技术大迁跃带来的刺激,更被我们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