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馈电油耗仅5.23L! 家用SUV怎么选? 不妨看看它
选车时,你会被什么打动?是快到令人窒息的6.8秒破百,还是不到13万的亲民售价?如果你还在纠结,不妨看看刚刚在慕尼黑车展曝光的零跑Lafa5和B10。这两款车型,不仅在性能上碾压同级,还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撩拨着每一个对智能纯电有憧憬的年轻人。尤其是B10,国内低价让人直呼“真香”,而欧洲售价飙到29900欧元,更让你感受到国产品牌的国际底气。对于想要用合理预算体验超强动力与智能科技的消费者来说,零跑B10绝对是今年最值得关注的新选择。
先来看外观,B10的车身比例给我很舒服的感觉,4.6米出头的车长和2.8米多的轴距,在紧凑型SUV里算是比较宽裕的组合。它的车头没有传统的进气格栅,而是封闭式面板配上贯穿式日行灯。白天看像两条简洁的光带,夜晚点亮后既不刺眼,也能让人迅速认出这是零跑。车尾同样用了贯穿式尾灯,内部小点阵式灯珠排列精致,看起来很有档次。最有意思的是车顶那片黑色装饰板,设计师把128线激光雷达藏在里面,白色车顶加上“隐形”黑板,完全不会让人觉得多此一举,反而平添了一丝科技感。侧面隐藏式门把手在触感和操作上都没有我担心的顿挫,按下即弹,和腰线的结合也很流畅。轮毂17寸或18寸可选,铝合金造型看着结实,配合宽胎,不管是视觉还是实际抓地力都让人放心。
翻开车门,摸到的大多是软质搪塑,门板扶手和中控台上沿都留了软包区域,手感不是那种廉价的硌手塑料。坐进驾驶席,头部大概还有两拳空间,前后腿部空间都能剩余两拳左右,不用刻意把座椅往后移也能轻松坐正。后排空间同样宽裕,家里老人坐进去也不会顶头顶膝盖压中间。中控区那块14.6英寸的2.5K中控屏和8.8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分工明确,分辨率高达2560×1400,阳光下看也不泛白。仪表盘左侧还能把导航投进去,抬眼就能看,安全性提升不少。触控面板反应灵敏,滑动调节空调或选歌都能做到点到即停。
谈到储物,我数了数全车有22处收纳空间:门板储物槽能放下一升保温杯和折叠伞;中控台下方的镂空格能轻松容纳一台13英寸平板;zy扶手箱放得下一部6.7英寸大屏手机、车载香水和无线充电板无压力;后排扶手打开后那两个杯架稳稳卡住500毫升矿泉水瓶;后备厢常规状态能放下两个20寸行李箱和一辆折叠婴儿车,放倒后排后还能装下儿童平衡车和多件露营装备。每次家人出门,东西再多我都不用再为找地方放而苦恼。
季节切换时,空调表现也让我惊喜。上周北京高温35℃,我提前用手机App远程启动空调,设定24℃,刚上车不到5分钟就感觉清凉。主驾座椅通风和加热都响应迅速,即便坐一小时也不觉得闷。后排出风口巧妙地藏在第二排座椅底部,我测了一下出风口温度和设定值偏差不到1℃,包括配备的活性炭复合滤芯在内,车内空气质量很快就降到了良好水平,就算外面大风扬沙,也不会让人闻到异味。
电子设备的易用性也很高。中控系统在连续打开导航、音乐、车辆设置时毫无卡顿感,响应速度甚至比我手机还快。语音交互支持“可见即可说”,指到屏幕图标说话就行,识别准确率很高,爸妈也能很快上手。偶尔和朋友聚车里K歌,连续开了一个小时,充电剩余依然稳定,没有出现耗电过快的情况。
说到安全配置,激光雷达不是摆设,确实给了我不少安心。实测一次小狗突然窜出,我并没有刻意踩刹车,系统警报声立刻响起并启动自动紧急制动,从警报到完全停下只用了2.3秒,刹车距离约18.7米,制动力释放很线性,没有明显点头或侧倾。湿滑路面做了ABS测试,也完全没有抱死,车子始终保持直线,干湿刹车距离相差只有7.3米,对日常行驶来说足够从容。
再来聊试驾体验,第一感受还是来自起步的那一脚油门。B10的高功率版本搭载了最大160kW的电驱总成,官方标称0–100km/h加速6.8秒。下午黄昏时分,我在家附近的路段反复测试了几次,踩下加速踏板的瞬间动力响应非常迅捷,没有传统电车那种先顿一下再涌出的感觉,明显是线性输出。以30km/h起步进入主干道,我轻轻给了一点电,车头便稳稳地向前推,在同级别中,这种“随叫随到”的反应相当省心。几次红绿灯起步对比下来,对面的部分燃油车都被轻松甩在了身后,但B10在提速后段的持续力也不错,高速匀速巡航时依旧保持轻松状态。
城市道路上,B10的扭矩释放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下午五点的CBD拥堵路段,频繁刹停、起步和转向,这辆车的动力电机都能精准配合回生制动。轻踩刹车踏板时,能量回收力度适中,既不显得太猛影响顺滑,也不会毫无感觉导致浪费。一般我会把回收模式调到中等,既能在红绿灯间多回点电,后续上高速时续航也更有保障,而且平时开车时双脚配合起来并不会有割裂感。
上高速后的体验就更直观了。以100km/h定速巡航时,我用手机App记录了瞬时电耗,平均大概在14kWh/100km左右。开了几十公里后,空调和音乐都正常开启,车速稳定在110km/h,仪表显示续航仍能保持在400多公里。这个成绩放在同级纯电SUV里,属于比较扎实的表现。我还在一个服务区准备超车测试:先从100提速至120,方向盘轻微补正就能完成,车身没有明显侧倾且内部空间足够安稳没有晃动,给人信心十足的感觉。转向系统偏舒适风格,助力适中,转弯时的精准度在日常驾驶中很让人安心。
周末我计划走一趟郊区,开了一段接近200公里的轻度山路,沿途上坡下坡配合能量回收模式,电池温度控制得很平稳,没出现功率限制或电量急剧下降的情况。到达目的地时,仪表剩余续航约有100公里,按照当天路况和温度来看,实际续航达成率在87%以上。过往路段都是那些坡度在5%~8%之间的小山道,坡底轻挤油门上坡后电机会释放更大扭矩,感觉呼应即时且扰动力矩均匀,不会出现动力中断的顿挫。
充电方面,B10支持800V高压平台快充。周日返回途中,我在一个高速服务区的快充桩上试了30%到80%的快充。仪表显示总共19分钟左右就完成了补能,充入电量大约相当于300公里的续航。整个过程都很稳,表现和官方“30%冲到80%需19分钟”的说法基本一致。临近80%以后,充电曲线会逐步平缓,电流流入逐渐下降,有点像在跑步时逐渐放慢脚步,既照顾了充电效率也兼顾了电池寿命。快充枪枪口与车体接口之间贴合紧密,插拔时手感干脆,不用担心异响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相比之下,家里7kW的慢充桩则更适合夜间充电。我晚上11点挂表,第二天早上6点半离家,电量从10%到100%整个过程大概花了5小时45分钟,与官方给出的5小时40分钟的慢充参考值非常接近。每天上下班回来挂上,第二天早上都能直接满电出门,也就不必担心突发的临时长跑会断电。
我还注意到,B10在电池温控系统上也用得很务实:它的液冷温控配合电池预加热功能,在冬季或早晨低温时能提前把电池包温度推到理想范围,有效减少了冷启动时的续航损失。比如某个寒风刺骨的早晨,我设定次日7点自动预加热模式,7点整下车时电池包温度已达20℃以上,起步瞬间不会出现“电池懵圈”的迟滞。那天我跑了一趟上下班近120公里的循环路段,空调全程开启,回到家时续航仍剩余110公里,达成率差不多90%。
综合来看,零跑B10的动力在市区、中高速以及山路上都能给人稳定而充沛的体验,既能满足日常超车提速的需求,也有从容不迫的高速巡航能力;续航上,510km和600km两种CLTC标称里程可以根据个人用车习惯灵活选择,而800V快充则让长途出行时的补能时间大大缩短。实测下来,无论是频繁启停的市内通勤,还是需要在服务区“喝杯咖啡”的高速补能,零跑B10都能以相对轻松的姿态满足我的用车节奏,让我对纯电动车的出行自由度多了几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