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关税战”令印度很兴奋,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全球对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忧心忡忡之际,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却抛出惊人言论,将这场关税战视为印度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论调不仅荒诞不经,更暴露出印度精英群体对国际经济格局和自身实力的严重误判。

当地时间4月7日,戈亚尔在孟买“印度全球论坛”上宣称,美国发动的全球关税战是重塑全球供应链的契机,印度有望借此取代中国成为新的制造中心。他还无端指责中国加入WTO是全球经济动荡的罪魁祸首,声称中国“牺牲公平贸易”才实现了经济增长。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严格遵守多边贸易规则,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持续的改革开放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据中国海关总署及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01年的7.4%跃升至2024年的近30%,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枢纽。而印度早在1995年就加入了WTO,但其工业化进程却始终停滞不前。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15.4%降至2024年的13%,连本国市场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都难以满足,更遑论承接全球产能转移。

戈亚尔幻想中美贸易摩擦会促使资本逃离中国、大量涌入印度。但他忽视了中国拥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全球最庞大的工程师群体,每年培养出数百万专业技术人才;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以及稳定、高效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多次肯定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与之相比,印度在基础设施、劳动法、官僚系统腐败等方面的问题,让外资望而却步。

以富士康为例,2021年该公司曾计划在印度投资7亿美元建设工厂,但最终因印度工人技能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政策反复无常等原因,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传出富士康考虑撤资的消息。而中国,不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还有高效的物流体系和成熟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些都是印度无法比拟的。

戈亚尔还宣称,印度将在新能源汽车、芯片、电池技术、AI科技等四个领域超越中国。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印度虽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但本土品牌如塔塔汽车、马恒达等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方面仍落后中国数年。在芯片领域,印度政府虽提出了“印度半导体计划”,但至今未能吸引到一家国际领先的芯片制造商在印度设厂。反观中国,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在芯片设计、制造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领域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戈亚尔还宣称印度将在两年内制造出“印度芯片”。然而,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目前连最基本的芯片封装测试能力都严重不足,更不用说设计和制造高端芯片了。这种夸夸其谈的言论,不仅无法提升印度的国际形象,反而让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务实精神产生质疑。

印度在关税战中的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面对美国加征的26%“对等关税”,印度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反而积极迎合美国的地缘政治需求,试图通过牺牲自身利益来换取美国的“青睐”。然而,美国却并未因此对印度网开一面。2024年2月,特朗普政府明确表示对达成“美印自由贸易协定”不感兴趣,并多次指责印度为“关税之王”和“贸易关系滥用者”。

印度在关税战中的“兴奋”情绪,或许源于其精英群体对自身实力的盲目自信和对国际局势的严重误判。他们忽视了印度在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也忽视了美国在关税战中的真实意图。美国挑起关税战,并非为了帮助印度崛起,而是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和利益。

印度若想真正实现工业化崛起,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脚踏实地地推进改革和发展。否则,即便关税战真的为印度带来了某种“机会”,印度也难以抓住并转化为实际的发展成果。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印度的“崛起的巴拉特”峰会上警告的那样:“印度不要卷入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不要参与这个游戏。这是印度实力所决定的。”

引用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及国家统计局数据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

印度媒体相关报道

富士康在印度投资项目进展情况

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在芯片领域的成就

美国政府对“美印自由贸易协定”的态度及言论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