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多高,会发生脑出血?医生再三提醒:最好不要超出这个数值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觉得我这个血压值,要不要紧?”
问话的人是楼下邻居,一个五十多岁的修电工,常年风吹日晒,身体壮实得很。他拿着体检报告,语气里带点不以为然的意思。话虽这么问,但其实心里是认定了“我挺健康的”。只是那一行“收缩压:148mmHg,舒张压:94mmHg”被标红了,让他有点不安。
很多人都跟他一样,觉得血压高点没啥大不了的,反正又没感觉。有人甚至说,老年人血压高点才好,供血才足,脑子才清楚。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挺合理,其实藏着很大的误区。
有些事发生时悄无声息,一旦爆发就无法逆转。血压高,是那种典型的“没感觉,不代表没危险”的东西。
说到脑出血,绝大多数人都觉得那是倒霉事,是突然的,是天意,其实不是。
数据已经说得很清楚:在所有脑出血的患者中,超过70%的人在发病前就有高血压的病史,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中,大部分都觉得自己“没啥问题”。
血压超过多少,风险才会陡然增加?不是180,不是160,140这个数,就是那个临界点。
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大脑里的血管就开始承受正常水平以上的压力,血管壁慢慢变硬、变脆,像个年久失修的水管,什么时候爆不知道,但迟早会出问题。
很多人以为,血压高点就控制控制,不严重,可这事不是看感觉的,一个没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其实正在经历一场缓慢而持续的损害。
最初只是血管弹性下降,后来微小动脉开始硬化,再后来动脉里的小动脉瘤形成,一旦破裂,就成了脑出血。这整条路径,都悄无声息,但每一步,其实都可以追踪到血压值在一点点上升。
还有一点经常被忽略——环境对血压的影响其实比想象中大得多,不是饮食和锻炼这些老生常谈的事,而是人生活的整个节奏和方式。
研究发现,通勤时间超过90分钟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正常通勤者高出近40%。
理由很简单,长期高压环境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压自然难以下来,看起来这和脑出血没啥关系,但事实上,这正是高血压无法控制的“盲点”。
不少人有个常见误区:高血压一定会有头晕、耳鸣之类的症状,没感觉就是没事,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真正的高血压患者,有一大半根本没有症状,直到有一天突然倒下,才知道原来血压早就不正常了,静悄悄的杀手往往最致命,血压就是这样。
大家以为判断风险要靠症状,其实早在症状之前,身体早就给出信号了,只是没人听,定期测血压,是极少数既简单又高效的预警方式。
问题是,很多人愿意花一小时排队买奶茶,却不愿花五分钟量血压,不是懒,是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
从健康管理角度看,高血压不是单点的问题,它牵连的是整个身体系统的代谢、炎症反应、激素调节,如果说脑出血是导火索,那高血压就是长年累月堆积的炸药。
只要不处理,早晚引爆,更可怕的是,它不只引爆一个地方,研究表明,血压每上升10mmHg,脑出血、心梗、肾衰的发病率同时上升,像连环反应一样。
很多人问,血压控制到多少才算安全?答案是,越接近正常越好,不是控制在140以内就万事大吉,长期保持在120/80附近,才是真的把风险降到最低。
长期高血压对脑部的伤害,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方面:认知功能,高血压不仅导致脑出血,还可能影响注意力、记忆力、反应速度。
这种影响往往不被当回事,但却会直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这些影响在血压控制不好的人群中,发生得更早更快。
问题来了:既然这么多人血压都不正常,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发生脑出血?真正决定是否爆发的,不是单个血压值,而是“波动幅度”,也就是说,血压不光是“高”,而是“忽高忽低”的时候,最容易出事。
这种情况在焦虑型、情绪波动大、作息紊乱的人群中更常见,稳定比绝对数值更关键,这点是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地方。
那是不是血压控制好了,就永远安全了?也未必,血压只是一个表征,它背后反映的是全身血管的状况,哪怕控制在正常范围,如果血管已经发生硬化或微损伤,那风险依旧存在。
所以,不只是看数字,更要看趋势和时间跨度,这也是为什么,控制血压是一件终身的事,不是一阵子的事。
那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人长期高血压但从没出过问题,是否说明他不容易发生脑出血?
答案是否定的,长期血压高没有问题,只能说明运气好,或者血管韧性还够强,但血管韧性不是无限的,它会随着年龄、环境、激素水平慢慢下降。
很多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前的几个月,其实血压已经进入高度波动期,只是自己没意识到。调查指出,70%的高血压患者,在脑出血发生前的一周,血压都出现过突然升高的记录。
那现在有个更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如果血压长期处于边缘状态,比如138/88,是否也应该开始服药?
答案是——要看“趋势”和“个体指标”,单个数值不代表全部,要结合脉压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清晨血压值、脏器损害指标等综合判断。
如果早期已经出现左心室肥厚、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等器官变化,就该开始用药了。
否则等“破坏”已经发生,再控制就来不及了,换句话说,血压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要关注的,是它在身体内部造成的连锁反应。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脑出血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张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