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豪华品牌经销商“疯抢”的华望, 能做到“四赢”?

有孩子的家长应该能感同身受,暑假比日常上学更忙更累。为了逃避“劳动”,我最近都躲在朋友的豪华品牌4S店里。跟我的清闲形成反差,朋友则忙得不可开交。

不是车市有多火爆,而是忙着“抢”华望的首批合作名额。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华望品牌值不值投资是一个问题,另一问题就是哪些经销商能成为华望的合作伙伴呢。

华望全新模式值得投资吗?

很多人可能对“华望”较为陌生,其实华望是广汽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关键落子。华望是“番禺行动”改革的重要一环,它融合“广汽制造+华为智能”优势,冲击高端智能新能源车市场,这是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日前发文说的。

有着整车研发制造深厚底蕴的广汽联手科技顶流的华为,各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两者门当户对。但问题在于,传统汽车主机厂+华为智能生态,不是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了吗?华望又凭借什么独特的竞争力吸引经销商呢?

如果从华为的融入度浅深的角度来看,便是从“技术供应商”到“生态构建者”的过程。华为通过三种模式实现深度绑定,首先是零部件供应模式,提供激光雷达和鸿蒙座舱等标准化部件,但这种入门模式不能发挥华为的核心优势。

接着是HI模式(Huawei Inside),华为联合开发产品,提供全栈解决方案,但品牌主导权仍归属车企,还是没有把华为的核心优势发挥出来。产品的定义与定位,华为不参与;华为优质且成熟的营销和渠道,主机厂用不上。

最后是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华为与车企合作打造的“五界”系列,也是现时为止,市场接受度最高的模式。华为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但主机厂成了代工厂,双方没有得到一个较好的平衡,而且还有可能存在争话语权的问题。

上述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华望便产生了全新的模式,核心是“体系级融合”。华望产品的详细定义与定位将由华为主导,广汽提供支持及体系保障,以发挥“广汽制造+华为智能”的互补优势。这难道不就是有实无名的“第六界”吗?

不能这么简单理解,华望并非“华为出技术,广汽造车身”。引入华为 IPD(集成产品开发)和 IPMS(集成产品营销)全流程体系,意味着从用户需求洞察、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到营销落地,广汽与华为的协同贯穿每个环节,车型定义、软件开发与测试、质量管理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广汽深厚的整车工程能力、全球化供应链体系、高水准制造交付能力,和华为极致的 ICT 科技、智能座舱、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实现产品从“功能的叠加”,到“用户需求载体”的升级。

经销模式如何确保盈利?

华望的全新的模式是否奏效,留待市场验证。但投资人可是对华望品牌有着十足的信心,就在前不久的8月7日,华望在广州举办渠道招商大会。说白了,经销商都是逐利的商人,华望“高端品牌+稳定盈利”的双重机会,是他们所看重的。

首先“高端”,高端智能新能源市场的精准卡位,加上华为全栈智能赋能的技术确定性,广汽手上拿着全球首个新能源灯塔工厂、200万辆级体系保障以及28年造车经验所到来的制造可靠性,都为华望的高端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说招商大会吸引了全国百强经销商,超百家豪华车经销商(含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核心渠道)集体到场,涵盖一线到四线城市核心商圈资源,这是近年来豪华车渠道最“大阵仗”的跨界集结,纷纷转身追华望。

华望品牌“体系共生”带来了“产品确定性”,“盈利的确定性”又如何体现呢?华望对“建网”有着成熟的部署,参考行业成熟的渠道模式经验进行优化,从根本上确保合作伙伴风险可控、确保渠道市场稳定。

第一步是首批规划,面向核心40城开展网点招募评审,结合城市容量、网点规划和选址等情况综合评估。第二步是划区授权,对于资源和经营能力强是可以做到一城一商,甚至一省一商。

第三步是低库存,华望将彻底贯彻以销定产策略,按照订单发车,门店低库存,减少合作伙伴资金占用。至于未来策略,未来的网络数量将在确保现有网点经营稳定前提下,循序渐进且克制地开网。

写在最后

在智能化和新能源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当传统优质主机厂联手科技顶流,各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竞争愈加激烈的新能源市场脱颖而出。所以说,广汽和华为两者合作也实属“门当户对”。

而且有别于以往“案例”,华望将广汽和华为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深度绑定,无论是技术确定性,还是制造可靠性,抑或是经销商盈利稳定性,华望都能做到“三赢”。当然了,消费者能买到更优质更智能的产品,提升出行体验,便是“四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