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九阙宋词中的烈烈长风
大风起兮:九阙宋词中的烈烈长风
诗记
宋词中的风,是文人笔下的魂魄。它卷起边塞烽烟,吹皱江南春水,也拂过游子衣襟。九首冷门词作,以风为引,窥见千年前文人的傲骨与苍茫。
①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张元干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此词写于南宋抗金之际,&;风不定&;三字暗喻时局动荡。狂风扫云,舟楫难行,字句间皆是志士报国无门的怆然。
②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重阳风雨,裹挟着家国之恨。词人以&;斜风细雨&;喻指朝堂阴霾,黑云压城之景,恰似南宋江河日下的缩影。
③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寒夜孤舟,北风拍帘。词人用&;拍&;字拟风为掌,灯影凌乱中,亡国之痛如刺骨寒风,穿透纸背。
④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辛弃疾**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稼轩笔下秋风,裹挟着金戈铁马之声。&;袅袅&;与&;萧瑟&;交织,英雄暮年的不甘,在风声中愈发震耳欲聋。
⑤ 《相见欢·秋风又到人间》· 朱敦儒**
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
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
乱世词人独对秋风,以&;欠青山&;奇语,道尽山河破碎之憾。风过处,落叶如泪,烟波尽是离殇。
⑥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张炎
向暮寒、惊飚乱卷,万里黄沙。
亡国遗民眼里的北风,裹挟着万里黄沙。一个&;乱&;字,写尽江山易主的仓皇,寒风中的呜咽,皆是故国之思。
⑦ 《玉京秋·烟水阔》· 周密**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南宋遗民笔下的西风,带着末代文人的清冷孤高。月下独酌,风中似有前朝钟磬,吹不散的,是刻入骨血的文人风骨。
⑧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文天祥**
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
囚窗外的风雨,见证着民族气节。铁骨铮铮的文丞相,将&;风雨&;化作慷慨悲歌,千年后犹闻金玉之声。
⑨ 《行路难·缚虎手》· 贺铸**
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贺鬼头以&;黄尘&;写尽世路风波。狂风卷起的岂止沙砾?更有寒士的傲然诘问——此身虽微,敢与天命争雄!
风过千年
《淮南子》云:&;风者,天地之使也。&;这九阵宋时风,或疾或缓,皆承载着文人的魂魄。它们吹过洛阳牡丹,掠过塞外孤城,最终在词章中凝结成永恒的烈烈长歌。今人抚卷,犹觉衣袂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