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巴拿马审计署放大招!长和港口续约违法无效,李嘉诚该怎么办?

4月7日,巴拿马审计署发布针对长江和记实业旗下巴拿马港口公司的审计报告。

审计署指出,港口续约出现很多违规行为,长和集团可能失去对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分别位于运河太平洋与大西洋端)的运营权。

这也就意味着,之前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的事情很可能会成为一纸空谈。

根据巴拿马法律,港口特许经营权续约需重新公开招标,但长和集团在2021年续签25年合约时未履行此程序,而是通过“自动续约”条款直接延长经营权至2047年。

审计署指出,该条款的触发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完成投资承诺),但长和集团的实际约情况存在争议。

争议主要有五点:

一,合约规定自动续约需完成至少10亿美元投资,但长和集团仅投入6.9亿美元,未达标准;

二,2003年签署的《特许经营补充协议》将巴拿马政府的分成比例从港口总收入的10%改为净利润的10%,导致政府收入20年累计损失约12亿美元(含8.53亿美元分成缺口及3.5亿美元税收豁免损失)。

三,补充协议规定长和集团享有企业所得税、港口设备进口关税等多项豁免,但审计署认为此类优惠未经国会批准,违反《巴拿马宪法》第292条“国有资产收益不得擅自减免”的规定。

四,长和集团被指控将港口运营权分包给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子公司,利用转移定价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规避向巴拿马政府缴纳足额分成款。审计报告显示,子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占港口总收入的3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五,巴拿马海事局被指在续约过程中绕过财政部、司法部等监管部门,单方面批准续签合约,且未将补充协议提交国会审议;

巴拿马总审计长弗洛雷斯宣布,已启动对时任海事局官员的刑事诉讼程序。

若法院最终裁定合同违宪,长和集团可能失去对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分别位于运河太平洋与大西洋端)的运营权。

巴拿马总检察长于2025年2月出具法律意见,指出续约协议违反《宪法》三项核心条款:

第310条:涉及国家主权的特许经营协议必须经国会三分之二多数批准;

第292条:禁止政府机构擅自减免国有资产收益;

第289条:重大外资项目需经过公开招标。

长和集团主张根据《巴拿马-香港投资保护协定》,争议应提交国际仲裁解决。但巴拿马司法部认为,宪法效力高于国际条约,违宪协议自始无效。

若法院认定续约协议无效,长和集团可能需退还2003年补充协议签署后获得的“非法利润”,而非仅2021年续约后的收益。

此举将导致索赔金额从12亿美元扩大至超30亿美元。

此外,审计署强调调查为“纯技术性操作”,但时间节点敏感(审计启动于2025年1月20日美国政权交接日,报告发布于美防长访巴前5小时),引发外界对美方施压的猜测。

长和集团于4月9日回应称,其运营完全合规,并强调已为当地经济贡献超59亿巴波亚币(约合64亿美元),投资远超协议要求。

但中方对长和集团拟将全球43个港口(含巴拿马两港)以228亿美元出售给美资贝莱德财团的交易展开反垄断调查。

特朗普政府将运河控制权视为“门罗主义”复兴的关键。

美方智库报告显示,控制运河两端港口可使美国对全球6%的贸易航线施加影响力,尤其制约中国21%的海外航运。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但未直接介入诉讼。

事件本质是法律解释冲突(合约条款是否符合宪法)、财务审计分歧(投资额与利润核算标准)及地缘政治博弈(美方对运河控制权的争夺)三重矛盾的交织。

巴拿马运河的这场风波,李嘉诚大概率会被踢出局,血本无归。

美国可能会通过操纵巴拿马,暂时性地在运河区增加一些影响力。

但这,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车轮。

中国虽然面临挑战,但凭借自身的实力和战略布局,依然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全球贸易通道的安全。

(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