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奶茶包装现不雅生僻字,文化营销别踩错底线

在商业创新的漫漫长路上,尊重文化、坚守底线,才是企业得以行稳致远的根本所在。

▲某奶茶包装使用不雅文字,引发网络热议。图 /IC photo

文 | 吴睿鸫

" 嬲 "(ni ǎ o)是何意?据报道,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其在天津 " 汝呓如意 " 奶茶店购买的饮品封口膜上印有醒目汉字 " 嬲 "。包装特别标注该字 " 多数用作脏词 ",令她观感极为不适。此事引发网络热议。

当消费者满心欢喜地购买印有 " 我爱天津 " 字样的奶茶,本想借此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却在不经意间看到杯口印着带有骂人意蕴的 " 嬲 " 字,内心的反感与被冒犯之感可想而知。

事实上,早在今年 2 月底,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该奶茶的 " 嬲 " 字包装,可商家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未能及时整改。如今旧事重提,再次掀起舆论风波,足以说明前期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在当下消费市场中,冷门汉字因其独特的 " 猎奇 " 属性,深受商家喜爱。这类生僻字既能满足年轻人在社交场合展示学识的心理需求,又能为品牌增添一抹文化色彩,看似是一种一举两得的营销手段。但在追求创意与吸睛效果的过程中,商家却完全忽视了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以 " 汝呓如意 " 为例,在采用 " 嬲 " 字进行包装设计时,对该字在当地方言语境中可能引发的风险,没有做出任何提示与规避措施,这不仅凸显了商家在文化认知上的浅薄,更是对地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其实,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2023 年,浙江温州某奶茶品牌就因在杯身印制方言粗话 " 你拿个杯 ",被相关部门责令整改。一次次的现实教训清晰地表明,商家若只是企图利用 " 文化包装 " 来掩盖对语言差异的漠视,最终必然会让原本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元素,沦为冒犯消费者的 " 利器 "。

从法律角度来看,奶茶店使用此类不雅文字作为包装,已经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一旦查实,最高将面临百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后果极为严重。

在竞争日益激烈、追求 " 出圈 " 的商业赛道上,企业必须在创新创意与坚守底线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如故宫文创推出的 " 朕知道了 " 胶带,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让古老的故宫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还有一些茶饮品牌,也凭借独特的 " 新中式美学 " 风格,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

这些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深入挖掘文化内核,并给予文化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反观 " 汝呓如意 ",仅仅将文化简单地符号化,把营销创意当作投机取巧的手段,最终导致品牌形象受损,陷入舆论危机,也在意料之中。

此次 " 奶茶不雅字 " 事件,无疑告诉大家,文化营销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够为品牌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实现品牌价值的快速提升;一旦用错,也会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在商业创新的漫漫长路上,尊重文化、坚守底线,才是企业得以行稳致远的根本所在。

撰稿 / 吴睿鸫(职员)编辑 / 徐秋颖校对 /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