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志愿军战士潘天炎,因拉肚子错过撤退,一人击退敌人9次进攻
在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中,无数英雄儿女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有这样一位18岁的战士,他的名字或许并不为大众熟知。
但他的事迹却值得让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他就是潘天炎,抗美援朝时的一个传奇人物。
1951年,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朝鲜上演。
而参战的潘天炎,因拉肚子错过了部队的撤退指令。
潘天炎
当他回到阵地时发现战友们都已撤离,而敌人正蜂拥而上。
面对900多名美军的疯狂进攻,他没有选择退缩。
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智慧,在阵地上独自一人击退了敌人9次进攻。
他的故事,不仅是战争的传奇,更是勇气与信念的象征。
后来潘天炎的事迹被画成了连环画册,后世之人也对这位传奇英雄进行了纪念。
而本文,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潘天炎的传奇人生。
英雄永垂不朽
在枝江市问安镇袁码头村有一所问安小学,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祭奠活动。
当地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师表示。
潘天炎是家乡的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
“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从教期间,他常常给同学们讲起潘天炎的故事。
为了让年轻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英雄的力量,他们还会把潘天炎的战斗故事搬到国旗下演讲。
除了孩子们,当地和附近的党员们每年都会对潘天炎进行缅怀。
2025年4月21日,韩家坝社区党委60余名党员前往潘天炎纪念园。
在活动现场,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巍然矗立。
其顶端镶嵌着志愿军“青年英雄”潘天炎的半身雕像。
在英雄的墓地旁,一块石碑静静矗立。
上面镌刻着潘天炎那段永不磨灭的爱国传奇。
全体党员整齐列队,神情庄重,低头默哀,向长眠于此的英雄表达最深切的哀思。
党员们向潘天炎敬献鲜花,并重温入党誓词。
在潘天炎陈列馆中,工作人员详细地讲解了潘天炎的生平,以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
党员们听得聚精会神,深切感受到潘天炎坚定的理想信念。
出身贫寒的小兵
1932年12月,潘天炎出生于湖北省枝江市问安镇袁码头村。
童年时期,潘天炎家中十分贫困,经常揭不开锅。
家中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外部环境也是常年炮火连天。
那段时间,潘天炎一家过着食不果腹又提心吊胆的日子。
1942年,潘天炎刚满10岁,这年他的父亲不幸惨死在日寇手中。
不久之后,他的母亲也因为积劳成疾撒手人寰了。
先后失去了父母的潘天炎,彻底成了孤儿。
1949年,孤身一人的潘天炎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当年只有17岁的他,被迫加入了行军队伍。
跟随国名党部队到湖南时,潘天炎所在的部队遇上了解放军。
两军交战,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打败。
潘天炎幸运地活了下来,还被一名解放军的营长所救。
在这场战斗中,潘天炎见证了解放军们的英勇和满满斗志。
他的心中逐渐生出了对解放军的向往,这份向往促使他想要成为解放军的一员。
说干就干,潘天炎立刻找到了该队伍的负责人,向他表明了自己想要加入解放军的决心。
但是队伍负责人看了潘天炎一眼后摇了摇头。
原来,潘天炎小时候常年吃不饱饭,发育的时候没有得到应有的营养。
如今长得又瘦又矮,上战场没有优势。
负责人以身体素质不符合规定为由拒绝了他,但潘天炎并没有因此受挫而放弃。
他一路跟着行进的解放军部队赶路,过程中还坚持帮部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潘天炎(左三)
部队长官见证了这些,并逐渐对潘天炎有了改观。
他觉得这位小同志虽然身材瘦小,但是有着坚定不移的顽强精神。
这正是他们部队所需要的同志,长官最终破格批准潘天炎入伍。
潘天炎就这样得偿所愿,加入了他心心念念的解放军38军。
参加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0月,潘天炎所在的38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
作为首批入朝参战的队伍,第38军率先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当时潘天炎因为从小体质弱,体型瘦弱,个子也不高,因此身体经常出问题。
第38军要出发之际,潘天炎犯了肠胃病,在拉肚子。
指导员看他的身体状况很担心,所以建议他留下来驻守。
但潘天炎怎么甘心因为自身问题而耽误上战场呢?
他又急又气,第二天来到营部找营长冯怀玉,当面表明了自己想要跟随部队的决心。
他还保证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肚子已经好了。
冯怀玉看他如此坚持,也被他这种精神感动了。
于是同意让潘天炎跟随部队一同前往朝鲜。
潘天炎听到这话开心了好几天,随后他如愿和部队一同出发,并在部队中担任一名机枪副射手。
1951年1月28日,第38军遭遇了美军的进攻。
对方出动10余辆坦克,兵分两路进攻鼎盖山。
美方来势汹汹,又拥有先进的兵器和设备。
即使如此,第38军也没有退缩。
当时打头阵的是第38军第112师第336团5连的战士们。
他们为了把阵地守到上级规定的时间拼命抵抗,战斗中整个5连的战士们死的死、伤的伤。
随后,潘天炎所在的6连被安排接替5连,继续抵抗。
接到命令后,潘天炎跟随连部来到鼎盖山山顶。
作为机枪副射手的他,和正射手、副班长一同守在阵地最前方。
他们在高地整整守了6天6夜,先后击退美军4次。
此时他们的子弹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如果装备精良的美军再次攻上来,可能就挡不住了。
美军发起第5次冲锋时,潘天炎和战友只能投掷手榴弹来造成大范围杀伤。
一批手榴弹扔完后确实炸死不少敌军,但是这也导致了敌方的怒火再次燃烧。
随后潘天炎坚守的高地遭到了更加猛烈的炮轰,与潘天炎并肩作战的副班长因此身负重伤。
当敌军的炮火停止时,美军会马上开始第六轮冲锋。
这一危机关头,潘天炎突然想了一个办法。
他与机枪正射手商量之后,决定把6颗手榴弹绑在一起,并用电线把每个手榴弹的导火索都系在一起。
这样一来,6个手榴弹就会一起爆炸,造成的巨大冲击将会在美军进攻时将其重伤。
之后他们把手榴弹组埋在防御工事前面,并用帽子盖住作为伪装。
可此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由谁去来引爆。
潘天炎因为个子小,自告奋勇要去点火。
他手里拉着电线,电线连接着手榴弹,然后猫着腰隐蔽在一块大石头后面。
当美军靠近时并没有发现他这个瘦小的人影,也没有注意到工事上放着一顶不起眼的帽子。
他们还以为志愿军放弃对第6波进攻的抵抗,已经撤退了。
于是不少美军放松警惕,大喇喇地走了进来。
此时躲在石头后面的潘天炎,一直在观察敌军的动向。
当看到有越来越多的美军靠近炸弹时,他知道时机来了,立刻拉动导火线。
随后轰的一声巨响,6倍威力的手榴弹在敌军中炸开。
这声巨响也拉开了第6次反攻的号角。
在本次战斗中,尽管志愿军缺少弹药,但还是成功守住了阵地,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潘天炎的功劳。
然而就在不久后,潘天炎又立下了一个更大的功劳。
传奇故事
前文说到潘天炎因为体质弱有一个拉肚子的毛病。
尽管潘天炎为了能够跟随队伍,对外声称肚子好了,但有时候他也还是会犯这个毛病。
而他的传奇事迹,正是由一次闹肚子导致的。
在成功击退了美军的第6次进攻后,潘天炎所在队伍接到了上级命令。
上级要求他们即刻撤退,全部转移到主阵地。
班长收到通知后,迅速在军中传达转移的指令。
但就在这个时候,潘天炎却不知去向。
原来,潘天炎的肠胃病又犯了。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突然感觉肚子很痛,于是找了一个四下无人的地方去解手了。
偏偏就是这时候,他错过了班长的指令。
等他方便完回到阵地上时,发现阵地上的战友们不见了。
还他还没搞清楚状况时,美军已经再次冲上来了。
来不及思考太多,潘天炎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选择撤退,而是转身投入战斗。
他连着投掷了十几枚手榴弹,炸得敌军再次退出了阵地。
趁着这个空袭,潘天炎躲在掩体后面观察起了四周,这才发现整片阵地上只剩他一人。
但他没有因此慌乱,反而异常镇静。
此时此刻,潘天炎脑子里只想着要怎么打退敌人。
于是他独自一人在工事内搜索,检查剩下的武器和弹药。
可部队撤退之后,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东西。
于是潘天炎打起了外面交战区的主意。
他不顾危险爬出防御工事,在阵地外的尸体堆里搜寻,找到了不少可用的枪支和手榴弹。
之后他将搜刮来的手榴弹塞在战壕里,准备迎战。
没过多久,潘天炎远远就看见敌方几个来打头阵刺探虚实的小兵。
此时潘天炎心生一计,扯着嗓子大喊。
“同志们!做好准备!敌人冲上来了!”
然后立刻丢出一个手榴弹,制造阵地上还有很多人的假象。
听到动静的敌方小兵赶紧趴下,暂停了推进。
此时,潘天炎又充分发挥了自己身材瘦小的优势。
他趁着敌方不注意,偷偷从工事内离开。
之后绕道来到几名敌方小兵的身后,陈其不备扔出了两颗手榴弹。
6名先遣小兵被当场炸死。
敌军在探测无果后,又立刻派出了两个排的兵力进攻。
潘天炎自然无法一人面对这么多敌人,只能先跑回防御工事内。
刚一回到阵地中,他就抓起预先准备好的手榴弹,将所有弹盖揭开。
之后他一边跑一边向敌军方向丢出手榴弹。
身手灵活的潘天炎窜来窜去,把敌人炸得四处奔逃。
几轮下来,敌方发现始终不见我军队伍。
这才意识到留在此处的兵力比想象中少得多。
可就在敌方要全面进攻时,潘天炎身后传来了枪炮声。
原来是撤出阵地的战友们已经休整完毕,此刻正准备将阵地夺回。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撤出去的阵地非但没有被美军占领,还有一名战士坚守在此处。
而潘天炎这边看着身后远处的战友们,一时间底气倍增。
有了后盾的他斗志满满,在之后的战斗里靠着身后战友的支援,光他一人就打伤了上百名敌人,消灭敌人30余人。
期间,敌人的9次进攻都被潘天炎击退。
此战结束后后,刚满18岁的潘天炎获得了两次大功和两次小功。
因为他的事迹太过传奇,潘天炎后来还因此获得了“青年英雄”称号。
朝鲜战争结束后,潘天炎随第38军回到中国。
回国后,他还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深藏功与名
战场上潘天炎奋勇杀敌,让美军闻风丧胆,可这也让他落下了一身伤病。
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潘天炎于1957年5月提前退伍。
退伍后他回了老家,像普通人一样过起平凡的生活。
曾经的光荣经历,他也从没有向人吹嘘过。
复员后,潘天炎先后在粮食局和粮管所担任主任等职。
1963年枝江县粮食局干部登记表(第四为潘天炎)
回归普通人生活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
1973年,潘天炎因病去世。
之后枝江县还为家乡英雄潘天炎建了纪念园。
如今,潘天炎墓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结语
潘天炎的故事,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无数英雄的缩影。
18岁的他,诠释了什么是勇气与担当。
面对强敌他没有退缩,而是坚守阵地,九次击退敌人。
他的事迹展现了一名战士的无畏与坚韧,同时也告诉我们:
潘天炎
英雄并非生而伟大,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勇敢。
潘天炎的传奇,让我们铭记那段烽火岁月。
更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平凡中坚守信念的人。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参考资料: 潘天炎:只身战群敌,电波里的孤胆英雄——华中师范学院官网 潘天炎:抗美援朝的“青年英雄”——宜昌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