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山东军创锦华有限公司张培华:返乡创业显军色,逐梦路上展风采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王小涵 实习生 金美慧 王晓彤

张培华退役后,他从农民工泥瓦匠做起,先后创办了临沂锦华建设有限公司、山东军创锦华集团有限公司,又以军人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使公司发展成为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

创业中,他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投身乡村振兴,开展职业培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发起成立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助推双拥工作,修建老年公寓温暖老兵之心,创办军创卫校提升社会就业能力。

他用热血和汗水,践行着“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他从老一辈人手中接过沂蒙精神的“火炬”,照亮并激励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他就是费县退役军人张培华,1995年入伍,1999年退役,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山东省退役士兵创业创新标兵、山东省首届“优秀兵支书”、山东慈善奖“爱心捐赠个人”、临沂市劳动模范、临沂市最美慈善人物,并两次当选为临沂市人大代表。

创办锦华公司

以军人斗志开拓全国市场

退役后,张培华回到农村老家,卖掉了家里的三头猪和一半的口粮做本钱,与人合伙跑起了汽车客运。两年后,他赚到了七八万元,又贷款10万元上了大棚蔬菜项目。正要收获之际,一场暴风雪将所有付出化为泡影。

为了多挣一份钱,他白天当泥瓦匠、搅拌工,晚上就看物料、烧锅炉。期间,张培华细心观察施工、核算、调度等工序,然后“见缝插针”读书自学,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

2006年,张培华注册了临沂锦华建设有限公司,进军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市场。自成立以来,公司秉承“展退役军人风采,铸钢铁长城工程,用汗水凝聚财富,以爱心回报社会”的发展理念,立足临沂,辐射山东,放眼全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分别在安徽、河南、河北、福建等地成立了五家分公司。

自成立以来,临沂锦华建设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从最初的200多万元增长到6亿多元。目前,集团公司拥有五家分公司、八家子公司,业务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主、房地产开发为辅,涵盖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物业、供水等民生领域。

张培华在公司招工时优先考虑退役军人,300多名员工中,有四分之一是退役军人,他们以“关键时刻冲得上,困难时刻顶得住,敢想敢干敢承担、立诚立信立言行”的锦华精神,在建筑领域创造了一道道锦华速度,一个个锦华奇迹。

打造“英雄花海”

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用企业的力量拉动乡村振兴,助推沂蒙精神改变家乡面貌,张培华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探索。当年,他被任命为归仁庄村支部书记,扮演了企业董事长与村庄领头雁的双重角色。他实施党建引领,做到“党群同心”,面对全村党员和群众,他立下铮铮誓言:“不拿村里一分钱,五年改变全村面貌。”

在不懈的努力下,归仁庄路通了,水通了。他又把村里有知识的人招聘到公司,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并到岗位上进行实干锻炼,渐渐地,农民转身成为成熟干练的产业工人,他们回村后组织村中剩余劳动力成立建筑工程队,到四面八方承揽工程。这样,全村一下解决就业300余人。2018年,张培华卸任村党支部书记。

2022年6月,43岁的张培华再次来到家乡——费县新庄镇归仁庄村,与村“两委”一起规划花卉种植项目。种植菊花、百合、月季等花卉100亩,带动群众种植500亩。群众可以通过出售鲜花及加工饮品提高收入,湖光山色与花海也可以成为一处旅游景点。他们把柱子山战斗遗址上培育的鲜花,在建军节、国庆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及国家公祭日,分别送往烈士家庭、红色遗址、烈士陵园等,费县退役军人、在校学生与基层党员代表共同参加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沂蒙精神传承中来。

创办卫校

以国防教育践行立德树人

来热衷捐资助学的张培华,心中一直有个教育梦。2023年,经临沂市教育局批准、山东省教育厅备案,一所投资近5亿元的全日制中专——临沂军创医药卫生学校,在费县城东拔地而起。

学校占地237亩,总建筑面积8.7万㎡,学校基础设施完备,集田径运动场、各类球场、体育馆、餐厅、浴室、超市等一应俱全;现有教职工200余名,其中专业教师110人,教官50人;开设康复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9个专业。

学校创新实施职业教育与红色教育、国防教育融合育人新模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选派优秀的退役军人教官全天候陪伴学生成长,教育学生“以军人的气节忠于祖国、以军人的毅力刻苦学习、以军人的作风严格要求、以军人的品质塑造人生”。同时,引进心理教育全流程监测成长体系,打造青春俱乐部,助力学生增强自信、发掘天赋,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旨在把学校办成一所军事化管理、人性化教育、品质化服务、社会化需求的职业学校。

另外,张培华还结合国家助老政策,投资一亿元修建了多功能老年公寓。这座占地40亩、建筑面积2万平米的公寓,集康复、医疗、休养、娱乐等于一体,特设的免费烈军属床位、劳模养老服务中心等,彰显着一名老兵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