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做好辅助生殖质控 助力提高生育质量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便已出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取得突破,为众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朱依敏,从事辅助生殖技术工作至今已有31年。近日,她围绕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挑战、技术创新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辅助生殖技术是一种着重解决不孕不育、阻断家族性遗传病的新型技术,可以帮助不孕家庭拥有孩子,还可帮助减少孕妇妊娠期并发症。”朱依敏说,辅助生殖技术对质量要求非常高,促排卵药物使用、体外实验胚胎培养基选择等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把关,将医疗质量控制贯穿到整个操作流程中。“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是多种综合因素的结果,不仅需要医生、护士、实验室人员全员参与其中,精准把控各个技术关键节点,通过质量控制,提高其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也需要通过质量控制,降低孕妇妊娠期并发症,最终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朱依敏说。
据朱依敏介绍,目前,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案例中,单胚胎移植是主流,尤其适用于年轻、胚胎质量好的患者。“虽然双胚胎移植在某些情况下可提高单次移植成功率,减少后续治疗的次数和费用,但多胎妊娠,不仅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还会增加新生儿早产、患病概率。所以,单胚胎移植在减少妊娠期并发症、降低新生儿早产和患病概率、保障出生子代长期健康方面更具优势”。
“可自然受孕人群,不建议做辅助生殖技术。需要辅助生殖技术帮助的人群,临床医生会对其生育能力和身体状态进行评估。通过充分评估后,采用精准的治疗方案,及时干预,并个性化定制促排方案和选择最优的辅助生殖技术,获得期望的卵子或高质量胚胎。”朱依敏说,对于遗传病、单基因病或染色体病家庭,也可选择胚胎着床前的遗传学检测技术,把不良基因或带有染色体疾病的胚胎剔除,移植一个健康胚胎进母体子宫内,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
朱依敏提醒说:“每一代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都是一次突破。患者应根据自身不孕不育原因、家族遗传病史、经济状况等因素,在医生专业评估和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助生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