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藏锋守拙,方为大智

古人云:“水低成海,人低成王。”深以为然。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急于展现自己,而真正了不起的人,却深知藏锋守拙之道。

许多了不起的人物,童年往往并无特别之处,这何尝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没有过早地崭露头角,便少了外界的过多关注与干扰,可以在安稳中默默成长、沉淀。

雍正皇帝就是一个例子,早期势力单薄时研习佛学道法,刻意避开权力争斗的旋涡,降低了其他皇子对他的警惕性。

就我们普通人来讲同样如此,从小吃苦长大的人,打小就明白生活的艰难。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哪敢随便想“我想要什么?”

想了也没用,除了给自己添堵还能咋样?所以他们知道得早早出去赚钱,补贴家用。

受气更是家常便饭,被人指着鼻子骂也得忍着,因为根本没资格发脾气。

在这种环境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人,进了社会反而特别能扛事儿。

被人刁难了能忍,遇到机会也能抓住,待人接物处处都透着踏实劲儿。

这种人做事稳扎稳打,哪怕往前冲也绝不会太冒进,因为“做事不能过火”的道理,早就刻进骨子里了。

再看看那些小时候家境优渥的孩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挫折。

同事的甩脸色,社会的毒打都令他难以接受;工作上遇点小难题,容易想放弃,因为还有其他路子可走。

我们放眼去看那些成功人士,十有八九都是从艰苦岁月里熬出来的。

翻开名人传记,开头经常写着“出身贫寒”。

孔子早就说过,吃苦不是坏事,每道坎都是历练。真正的强大,是骨子里的坚韧,可不是表面看着风光。

这就跟种树一个道理。长得慢的树,木质紧实,经得起风雨的毒打;那种几个月就蹿得老高的树,看着挺壮实,其实内里空心,稍微碰一下就折了。

因此说,人年轻时就过度凸显自己,实则危机四伏。

反观普通人,即便尽情表现,所展现的也不过是有限的能力,所以随意表现倒也无妨。

可真正的非凡之人,绝不会随意展露自己。

就如传奇皇帝刘邦,直至快要成功之际,他自己都难以相信这份成就,他未曾早早张扬,而是在岁月中默默积攒力量。

《易经》64个卦384个爻中,乾卦的初爻便是“潜龙勿用” ,不是不教你做事情,而是不让你一味的表现。

将自己的才华最恰当的时刻表现出来。懂得潜伏的人,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表现得更谦逊。

一般被问“你知道吗?”通常就答“没有听说”;被问“你会吗?”一般会答“还不会”;被问“你有意见吗?”答“目前没有”。

然而,如今很多人却对这样的处事方式不以为然,认为不自信的表现可能失掉难得表现得机会。

可事实是,若是表现得时机不对,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其实那些沉不住气、无法潜伏的人,往往难有真才实学。

急于表现,不过是将自己有限的才华早早耗尽而已。

肤浅之人常将表现等同于自信,殊不知,真正的自信源于内心的笃定,而非外在的张扬。

真正有大才干、大成就的人,明白过早暴露锋芒,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给自己招来灾祸。

《三国演义》当中的杨修聪明过人,思维敏捷,善于洞察人心,多次准确预测曹操的意图。

比如,曹操攻打汉中时,以“鸡肋”为口令,杨修马上猜到曹操有退兵之意,并收拾行囊。

还有他曾事先写好对曹操问题的回复,让家僮按序呈交,结果因刮风乱了次序而露馅,引起曹操反感。

杨修聪明却过于自负,不懂得收敛,最终触碰了曹操的底线,引来杀身之祸。

唯有懂得潜藏,在暗处默默磨砺,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方能一飞冲天。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藏锋守拙并非懦弱与退缩,而是一种智慧的处世哲学。

让我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潜伏,在沉默中积攒力量,以谦逊之姿面对生活,等待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作者:可贞部落

关注我的文章,共同学习经典

文中配图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