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二十乘组顺利入驻天宫,“小船”“大船”碰面背后隐藏玄机
历经约6.5小时飞行,4月24日23时49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中国空间站这艘百吨级“大船”径向端口完成对接,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随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空间站核心舱,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太空会师”。
随着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正式接过了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棒,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在此次交会对接任务中,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作为神舟载人飞船的关键系统之一,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关键作用。它通过各种敏感器实时获取飞船与空间站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信息,经过实时的计算和处理后发出指令控制飞船发动机和姿态调整机构,使飞船能够准确接近并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发展迅速,交会对接速度也从约两天一步步缩短到了6.5小时、3小时,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还创造过2小时交会对接的世界纪录。
作为“生命之舟”的神舟载人飞船,其对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要求更高,还要考虑航天员在飞船内的状态和操作。目前,交会对接选择6.5小时方案是综合考虑了载人任务安全性、火箭入轨精度、燃料消耗、地面测控条件、飞控流程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在综合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后续载人飞船也会对交会过程进行多方面优化。
另外,神舟二十号在本次任务中采用的是和神舟十六号、神舟十八号一样的径向交会对接模式。此前的神舟十五号、神舟十七号、神舟十九号,主要采取前向交会对接。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径向端口完成对接
这种奇数号载人飞船前向交会对接、偶数号载人飞船径向交会对接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介绍,我国空间站进入在轨建造阶段后,2021年6月发射的神舟十二号,进行了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此次任务采用前向交会对接,并在轨验证了绕飞和径向交会技术。此后,神舟十三号进行了首次径向交会对接;考虑到为后续实验舱留出前向对接口,神舟十四号仍采用了径向交会对接;到了神舟十五号,任务节奏逐渐稳定下来,就形成了目前奇数船对接前向、偶数船对接径向的交替现象。
其实,单从交会对接技术来说,前向对接和径向对接各有优势。前向对接在技术上相对成熟,且便于空间站的扩展和物资运输等任务的开展;径向对接则为航天员乘组的轮换提供了更多的通道和手段,同时也增加了空间站接纳来访飞行器的能力。整体看,交替使用前向和径向对接方式,可以使空间站的各个对接口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空间站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
《神二十乘组顺利入驻天宫,“小船”“大船”碰面背后隐藏玄机》
栏目主编:李晔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俱鹤飞 余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