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丨京东和美团,谁会是赢家?
近日,京东与美团在外卖领域的激烈角逐,吸引了众多目光。从为骑手缴五险一金,到“利润不允许超过5%”,再到“满30减15”活动……作为后来者,京东以“整顿外卖行业”的姿态入局,试图从外卖市场分一杯羹。这场大战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市场地位,更牵动着商户、骑手和消费者的利益。
那么,京东为何跨界“送外卖”?究竟谁能在这场大战中成为赢家?
一
自2008年成交第一单外卖至今,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外卖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1.64万亿元,同比增长7.2%;用户数5.4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一半。
作为本地生活领域最诱人的一块“肥肉”,围绕外卖市场份额的争夺也从未停歇。此前,阿里巴巴、百度、滴滴、字节等都曾杀进过外卖市场,各家纷纷烧钱拉新,但都未能撼动美团地位。据交银国际证券研报,2024年外卖市场份额中,美团占比为65%,饿了么占比为33%,其他平台合计占有率仅为2%。
不难看出,外卖市场已形成固化格局。特别是美团,多年来一直稳坐该赛道的头把交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海量的商家资源以及成熟的配送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壁垒。
在此背景下,很多人认为外卖市场已难以容纳第三家企业的崛起。这也是“京美”大战迅速升级为行业焦点,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原因所在。
二
京东何以跨界“送外卖”?底气从何而来?答案离不开三个关键词:品牌、物流、资金。
看品牌影响力。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电商企业之一,从创业初期坚守正品行货,到自建物流和客服体系,京东始终在以独特的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实惠的购物体验,其品牌优势显而易见。更关键的是,京东拥有数据土壤“肥沃”的版图,连接全国6亿消费者、海量商品、数十万品牌商,以及背后的产业链。最新数据显示,4月17日京东APP的日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36亿。
看物流配送力。目前,京东物流的基础设施不断从中心城市、沿海地区向偏远地区延伸,服务范围覆盖全国。经过十几年发展,京东建立了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物流网络和跨境物流网络等高度协同的6大网络,拥有3600多个仓库。与此同时,京东在智慧物流方面开创了行业标准,形成了预测、库存、仓储、运输、配送全链路智慧化的物流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京东整合“小时达”和“京东到家”等品牌,升级推出“京东秒送”,加码即时零售。
看资金硬实力。2024年,京东全年营业收入突破1.15万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1%,达到414亿元,每股收益增长76.4%。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京东的历史纪录,更使其一举超越了华为和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更绝的是,京东还进行了36亿美元(约250亿人民币)的股票回购,这波操作既稳定了股价,又向市场秀了一把自己的实力!
归结起来,一方面,外卖需求仍在持续爆发;另一方面,京东依靠正品和物流建立起的高壁垒和品牌效应,在互联网行业风云变化中屹立不倒。就此而言,京东进入外卖市场仍有广阔空间。
三
外卖“后浪”卷出新高度,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
“卷”出行业新生态。市场经济,竞争本是常态。没有竞争,市场便无从谈起。刘强东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如果一个行业很乱,那意味着有巨大的机会。这次“京美”大战,双方围绕用户激励、商品补贴、商家减佣、骑手保障等全面厮杀,并杀入彼此业务腹地,对于行业而言是一大变量。“京美”大战的鲇鱼效应正在显现,无论最终谁胜谁负,整个行业都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也是我们期待的最好“结局”。
“卷”出用户新选择。从“双雄并立”到“三国杀”,打破了过去可能存在的“二选一”垄断困局,让广大用户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比如,京东的“满30减15”与“超时免单”,美团的“神券天天领”等补贴活动,让消费者能真正从中获利。再比如,京东的“弹性接单”,美团的“超时免罚”,实现从过去的“压榨式管理”逐渐转向“人性化运营”,让骑手工作权益得到了更多保障。
“卷”出利益新格局。众所周知,在外卖行业中,商家、骑手、消费者是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外卖服务的完整链条。“京美”大战,不只有热闹、喧嚣,更让人们沉心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外卖平台?简单来说,要让用户吃得好、让商家有钱赚、让骑手有尊严。
短期看,有业内人士预测,美团仍将凭借规模效应稳居霸主,京东则可能抢占15�0%的高端市场份额;长期而言,谁能真正平衡骑手权益、商家利润与用户体验,谁就能赢得市场。走出零和博弈,把骑手社保覆盖率提上去,把中小商户佣金降下来,把配送体验提上去,才能实现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京美”大战的走向仍待时间前来作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卖行业的终局不是巨头垄断,而是商家有活路、骑手有前途、顾客有体验。从呵护每一份订单、每一名骑手、每一位消费者开始,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才能让更多人共享“外卖红利”。(文/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