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70亿市值芯片巨头,资本版图加速拓展

来源:猎云精选,文 / 王非

直投、并购、做 LP、冲刺 "A+H" 上市……这家公司的资本版图持续拓展中。

4 月 25 日,A 股 260 亿元市值芯片巨头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芯微)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

IPO 进程显示,纳芯微于 2021 年 5 月受理,不到一年便走完全部流程,最终于 2022 年 4 月登陆科创板。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曾于 2022 年 8 月攀升至 331.43 元 / 股,对应市值高达 472 亿元。截至 4 月 28 日收盘,纳芯微涨 2.81% 报 190.10 元 / 股,总市值约 270.95 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赴港上市,在 " 拓宽融资渠道 " 等诉求之外,也是纳芯微将资本版图进一步拓展的重要标志。

此前,在北大 80 后创始人王升杨的带领下,纳芯微就通过直接投资,并购交易,联合公司现有股东恒信华业、创造 935% 回报率的历史股东永鑫方舟,以及中芯聚源、小米产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做 LP 等方式,频频展露 " 财技 "。

王升杨就曾在 2024 年 6 月的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称,公司内部主要由子公司苏州纳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纳星创投)进行产业投资业务,2023 年已与元禾、华业、苏州聚源、小米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成立合作基金,围绕集成电路、半导体及其上下游产业相关领域投资了 70 余个项目。

年入近 20 亿芯片巨头赴港 IPO,去年两笔并购一成一败

来自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的王升杨,于 1984 年 6 月出生,拥有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亚德诺担任设计工程师。此后,王升杨还曾担任无锡纳讯微电子研发经理、上海斯汀戈微电子监事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在亚德诺和无锡纳讯微电子工作期间,他结识了创业搭档盛云。最终于 2013 年 5 月,二人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纳芯微,从传感器信号调理 ASIC 芯片起家,于 2014 年开启量产交付并实现盈利。

港股 IPO 前,直接持股 10.87% 的王升杨、直接持股 10.13% 盛云、直接持股 3.80% 的王一峰为一致行动人,连同其控制的实体,合共持有纳芯微约 34.52% 股份。按照 270.95 亿元收盘市值计算,王升杨身家约 29.45 亿元。

经过近 12 年发展,纳芯微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模拟芯片提供商。作为一家 fabless(实体专注于芯片研发与设计,并将制造外包给第三方的商业模式)公司,纳芯微以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三大品类,构成了从感知、信号处理到系统供电及功率驱动的完整系统链路,围绕汽车电子、泛能源、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提供丰富、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港交所招股书显示,2022-2024 年(下称:报告期),纳芯微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 16.70 亿、13.11 亿、19.60 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 2.50 亿、-3.05 亿、-4.03 亿元。

近三年,纳芯微营收呈现 "V 型 " 发展,净利润则是直线下滑。以 2024 年为例,尽管该公司实现了同比 49.53% 的增长,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却是同比扩大 31.95%。而这也暴露出该公司在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2022 年 4 月,纳芯微登陆科创板时,原拟募资 7.5 亿元,实际募资净额约为 55.81 亿元,超募 48.31 亿元。报告期内,纳芯微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 12.65 亿、17.51 亿、10.12 亿元。

手握大量现金,在近年来的 " 并购 " 热潮中,下场扫货自是不二之选。

于是早在 2023 年 7 月,纳芯微就曾披露公告称,拟收购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商昆腾微 10 名股东持有的 33.63% 股权;随后又在次月宣告继续收购另外 20 名股东持有的 33.97% 股份。完成收购后,纳芯微将合计持有昆腾微 67.60% 股权。在第二份公告发布三天后,昆腾微便主动撤回创业板 IPO(此前曾冲刺科创板 IPO)。

然而天不遂人愿,整整一年后,纳芯微于 2024 年 8 月公告," 经公司审慎研究,决定终止本次收购 "。

事实上,纳芯微早已开始了 " 双线作战 ",该公司于 2024 年 6 月,就已发布公告,计划以 7.93 亿元现金收购磁传感器芯片研发商麦歌恩 79.31% 股份。短短 4 个月后,纳芯微及其全资子公司进一步以 3.17 亿元的价格,受让麦歌恩剩余股份,从而实现对后者的全资控股。

据悉,通过此次收购,纳芯微将有效丰富其磁编码、磁开关等磁传感器产品线,与现有产品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在磁传感器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双方的市场和客户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共同拓展市场覆盖度和占有率。

这也是营收层面,纳芯微 "V 型 " 发展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上述成功并购,也换来了以 2024 年磁传感器收入计,该公司在中国磁传感器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市场占有率为 7.1% 的成绩。

左手直投、右手 LP,对外投资超 100 起

相关消息显示,早在 2016 年 12 月,纳芯微就对襄阳臻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臻芯传感)进行了股权投资。天眼查 App 信息显示,2017 年 8 月,王升杨正式成为臻芯传感高级管理人员之一,并自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6 月,担任该公司董事长(目前已辞任)。

期间,纳芯微持有臻芯传感的股权比例从 19.94%,一度增至 83.36%。2022 年 6 月,纳芯微经过董事会审议,决定将持有的臻芯传感 45% 的股权以 4072.5 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宁波盛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纳芯微仍持有 38.3634% 股权,但臻芯传感不再纳入其合并报表范围。

臻芯传感,也是纳芯微有迹可查的,首次 " 直投 " 型对外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纳芯微上市将近成功,王升杨腾出精力,正式于 2022 年 2 月注册成立纳星创投,作为纳芯微 100% 控股子公司,成为公司对外投资的重要窗口,也增加了其在资本运作方面的灵活性。

纳星创投:直投 3 起,间接入股 2 起,合作基金 8 起

天眼查 App 信息显示,纳星创投对外投资合计 18 起,历史对外投资 2 起:澜芯半导体、北京车百智电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当前,纳星创投对外投资的 16 起中,除持股 25% 的上海恩特克技术有限公司暂未有更多信息外。其余 15 起大致可分为:直接投资、LP。

其中,12V 低压大电流锂电池保护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商宝芯源、集成电路存储器件研发商行至存储、光电芯片及系统方案供应商传周半导体,均系直接投资。

以传周半导体为例,纳星创投于 2023 年 2 月投资入股,持股比例约 3.7933%。后续,传周半导体又顺利获得海望资本投资入股。

此外,纳星创投持股 89.8% 的苏州和煦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又通过持股 7.8927% 的上海卓珹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入股了光伏逆变器研发生产商爱士惟科技。最终,上海卓珹持有爱士惟科技 2.532% 股份。

纳星创投以执行事务合伙人身份,持股 66.6667% 的苏州芯吉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则对外投资了汽车零部件与智能设备研发制造商孚世达,持股比例 15%。

值得一提的是,纳星创投持股 12.7448%、剩余 87.2552% 由纳芯微直接持股的上海莱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与纳芯微共同持股 100% 但比例不明的上海留词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均系纳芯微收购麦歌恩交易中,麦歌恩的员工持股平台。伴随并购交易完成,目前前述两者均隶属纳芯微,分别持有麦歌恩 19.7568%、17.5601% 股份。

纳星创投剩余的 8 起对外投资,则均是以 LP 身份,携手元禾重元、新微资本、恒信华业、大众交通、小米产投、中芯聚源、永鑫方舟,共同成立合作基金。

纳星创投 X 元禾重元,对外投资 10 起

2022 年 3 月 8 日,纳星创投携手元禾重元,各自出资 100 万元分别持股 50%,成立苏州工业园区重元纳星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以执行事务合伙人身份持股 0.4598%,实际控制苏州工业园区重元纳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重元纳星创投。此外,纳芯微直接持有重元纳星创投 27.5862% 股份。

天眼查 App 信息显示,目前,重元纳星创投对外投资 10 起,包括中瑞宏芯、翠展微电子、昇显微电子、辅易航、善思微科技、孤波科技、传周半导体、梵塔半导体等。

以 SiC 功率芯片与模块研发商中瑞宏芯为例,2022 年 6 月,重元纳星创投携手中新资本、明善资本、荷塘创投,共同投资入股。中瑞宏芯于 2023 年 10 官宣其近亿元产投融资时,更是点明了新进投资方包括头部汽车电子供应商纳芯微。

据悉,中瑞宏芯的主要产品包括 sic 肖特基二极管 jbs 和 sic mosfet 功率器件等,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车载电源、充电桩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此次投资中瑞宏芯,不仅有助于完善纳芯微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更能拓展其在 sic 功率半导体领域的业务范围,与自身的汽车电子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增强在汽车电子市场的竞争力,并有望获得潜在的投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重元纳星创投持有梵塔半导体 17.568% 股份,系持股比例最高的一笔对外投资。对于纳芯微而言,此次投资将使其能够汲取梵塔半导体在电源管理芯片设计方面的精湛技术和宝贵经验。结合纳芯微自身的模拟芯片技术,这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助力双方共同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芯片解决方案。

纳星创投 X 新微资本,纳芯微收购麦歌恩中浮现后者身影

官网显示,成立于 2011 年的新微资本,先后发起设立多支基金,管理资金近 50 亿,旗下管理基金累计完成了 90 余个项目的投资,投资了芯原股份、新洁能、建科机械、联芯科技等多家上市企业,培育了矽睿科技、中科飞测、创远仪器、维安电子、纳芯微、芯和半导体、天箭惯性、观想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纳芯微股东,新微资本投资的矽睿科技,正是并购交易前,持有麦歌恩约 62.68% 的第一大股东。

目前,新微资本关联的两家公司:嘉兴信德纳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新微慧芯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成立于 2024 年 4 月、2025 年 1 月,纳星创投分别持股 29.9999%、1.81%。从工商变更层面,暂不清楚双方合作基金的具体对外投资情况。

纳星创投 X 恒信华业,出手 2 次

首先,恒信华业系纳芯微股东之一,目前持股比例约为 2.96%。基于这层关系,在 2022 年 10 月,纳星创投就携手恒信华业,成立苏州华业纳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华业纳星创投,持股 25%。

目前,华业纳星创投对外投资 2 起,分别为汽车电控与能源控制芯片研发商芯弦半导体、半导体分立器件及照明产品研发生产商英纳威(持股 30%)。

以芯弦半导体为例,早在 2022 年 7 月,重元纳星创投就已参与该公司天使轮融资,持股 5.5205%。借由这一层关系,华业纳星创投在接下来 2023 年 9 月的 Pre-A 轮融资中,正式入股持股比例 5.9979%。

纳星创投 X 大众交通,直接对外投资 2 起,间接入股 1 家

2024 年 8 月,纳星创投入股共青城众松聚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 6%,下称众松聚力。该私募基金由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成员——大众聚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目前,众松聚力直接对外投资 2 起,分别为半导体设备研发商邑文科技(持股 1.2121%)、电机产品生产商邦迪智能(持股 1.4842%)。

需要注意的是,众松聚力另与大众交通,成立了 4 支私募基金:共青城众松聚正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马鞍山众松龙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青城众松聚明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青城众松聚顶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其中,后面两家共同参与了对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元器件研发生产商芯聚能的投资入股。

纳星创投 X 小米产投,斥资 2 亿元抱小米大腿,已对外投资 45 起

2023 年 3 月,纳星创投 " 抱上小米产投大腿 ",顺利入股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 2%,下称小米智造基金。

尽管持股比例较低,但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小米智造基金由雷军亲自出马,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并由小米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负责该基金具体投资运作以及日常经营管理。该基金自 2021 年 9 月成立至今,已公开对外投资 45 起,持股比例超 10% 的有 8 起,包括亿创特智能、深湾能源、炯熠电子、合肥科大智能等公司,涉及芯片、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纳星创投 " 入伙 " 一年半后,金山软件公告宣布,小米智造基金 " 扩容 " 了。方案调整后,该基金总认缴出资额将由 90.3 亿元增加至 100 亿元,额外认缴出资额共计 9.7 亿元将由若干原有限合伙人及新有限合伙人作出。

目前,股权层面,小米武汉出资 36 亿元,持有小米智造基金 36% 股份;北京市引导基金出资为 20 亿元,占比为 20%;亦庄国际、天津海创分别投资出资 10 亿,分别占比为 10%。换言之,持股 2% 的纳星创投,出资额约为 2 亿元。

纳星创投 X 中芯聚源,已对外投资 22 起

2022 年 12 月,纳星创投入股成立于 2022 年 6 月的苏州聚源振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聚源振芯,持股 0.9804%。

聚源振芯关联方正是中芯国际旗下的中芯聚源,目前,该基金对外投资 22 起,持股比例超 5% 的有 6 起,包括新施诺、芯聚德科技、多谱芯光、杰平方半导体、纳能微电子等公司。

纳星创投 X 永鑫方舟,已对外投资 19 起

资料显示,永鑫方舟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机构,尤其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卓越的业绩。截至 2024 年,永鑫方舟已发行 14 支私募基金,累计管理规模达到 25 亿元,投资了 70 余家科技型企业,其中近 40 个项目位于集成电路产业链上。

此前,永鑫方舟曾投资纳芯微,回报率高达 935%。于是在 2023 年 3 月,纳星创投入股永鑫方舟关联公司苏州永鑫融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暂未披露,下称永鑫融耀。

据悉,永鑫融耀基金以 6 亿元的规模筹集资金,纳芯微携手江苏盛泽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友谊时光、易德龙、东微半导等多家机构,共同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集成电路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质硬科技项目注入资金。此次投资不仅体现了纳芯微在整合产业链资源、挖掘投资潜力方面的决心,更预示着其业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产业布局的持续完善。

目前,永鑫融耀基金已对外投资 19 起,持股比例超 3% 的有 5 起,包括培风图南、润芯微科技、坐标系、空天复材、美光三维。

历史成绩显示,除纳芯微外,永鑫方舟资本投出过 3 个 IPO,3 个并购项目:知行汽车科技、昀冢科技、东微半导体均顺利上市。未来,在永鑫方舟管理下,纳星创投携手永鑫融耀基金又将共享几个 IPO 成果,外界正翘首以待。

至此,纳芯微及旗下纳星创投,已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做 LP 合作基金,对外投资超 100 起。剔除部分重复投资项目外,纳芯微的资本版图,仍较为可观。

未来,伴随纳芯微冲刺 "A+H" 上市成功,这家芯片巨头,又将缔造怎样宏大的资本局面,我们也将持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