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经开区: 亿颗芯片背后的创“芯”力量

工人们将包装好的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搬运装车,随着物流车辆发动引擎,这批芯片将很快送往下游客户手中。

9月9日,总部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东科半导体(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科)迎来里程碑时刻——其自主设计、封测的第1亿颗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正式出货,标志着企业发展迈上了全新台阶。

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是什么?

作为电能供应的“心脏”,电源管理芯片是电子产品和设备不可或缺的关键器件,而氮化镓则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

和普通电源管理芯片相比,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具有高耐压、高频率和低损耗等显著优势,既能大幅提升电能利用效率,又能有效降低各类材料用量。

“现在手机充电器越来越小、充电速度越来越快,正是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应用成效的生动体现。”拿起手边一个超薄快速充电器,公司董事长谢勇形象地举例。

“从0到1亿颗”,靠什么?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集研发、设计、封测、销售于一体的集成电路科技创新型企业,从2011年成立至今,东科始终专注于“方寸间的创新”,凭借一款款自主研发的电源管理“中国芯”,在这条细分赛道上不断跑出发展“加速度”。

为抢占第三代半导体发展先机,早在2016年,东科便前瞻布局、启动研发,在业内率先推出并量产了全合封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一经上市便广受市场青睐。

从“0”到“1”,最为艰难。得益于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东科坚持自主研发、正向设计,并与北京大学共同组建第三代半导体联合研发中心,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陆续攻克了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驱动部分可靠性、安全性等诸多技术难题,累计获得各类专利超200项,构筑了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我们将氮化镓功率器件、控制及驱动电路、智能保护功能高效集成于单一芯片,大幅减少外围元件60%以上,显著提升了电源的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降低了系统成本和设计复杂度,为下游客户带来了更小体积、更高效率、更简设计的良好体验。”谢勇说。

“无论是搬入新厂区进一步扩大产能,还是建立市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便于开展芯片检测、技术改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马鞍山经开区的大力支持帮助。”在谢勇看来,“从0到1亿颗”的背后,正是马鞍山市良好营商环境的直观显现。

站上“1亿颗”新起点,意味着什么?

据了解,目前,“东科造”氮化镓电源管理芯片已包括5大类、30多个型号产品,全面适配从消费级快充到工业电源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已实现向“安克”等一线品牌的稳定供货,赢得了行业和市场的高度认可。

“出货量达1亿颗,标志着东科综合实力跻身行业细分领域前列,更证明自主创新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展望未来,谢勇信心满满:“东科将继续致力于氮化镓技术的迭代与创新,不断扩大市场应用,努力向AI、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车规级芯片等高端领域拓展,为马鞍山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芯’动能!”(刘挺陶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