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自发绘制“彩色盲道” 有人点赞有人反对
上个月,浙江丽水独臂女孩发起的为盲人铺就“彩虹之路”的行动引发全网关注。近期,浙江宁波、江西南昌、河北石家庄、湖北武汉、福建福州等地,也陆续出现了“彩色盲道”,市民们积极参与,在盲道上画上充满创意和童趣的作品,让普通盲道变得五彩缤纷。
盲道上是否可以随便涂画?是否会增加盲人滑倒摔跤的风险?对此,记者采访了活动组织方、城市规划专家等。
为盲人铺“彩虹路” 组织者:
本意是让更多人注意到盲道
“我只是想用色彩,为视障人群,点亮那条被遗忘的路。”在社交平台上,最早发起此次活动的浙江丽水独臂女孩方寸心说。今年2月27日,在向丽水市住建局等有关部门报备后,她在丽水学院附近的一条盲道上开始绘画创作,越来越多的市民也主动参与其中,一同完成了60米长的“彩虹之路”。
在经过媒体报道后,全国多地也陆续出现了“彩色盲道”。几天前,河北石家庄外贸街,志愿团队、学生、美术老师等30余人花了4个小时进行创作,将一段不到40米长的盲道画上了鲜亮图案。“也是借鉴浙江的彩虹盲道。”组织这次活动的某公益机构负责人王俊龙告诉记者,自己的员工里有不少视障人士,此前盲道被占用,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王俊龙看来,彩色盲道是为了“让看得见的人看”,本意是让更多人注意到盲道,“如果把盲道画得漂亮了,就不会把车乱停乱放。”
为何“宜采用中黄色”?此前,武汉市盲童学校体艺处主任张龙曾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表示,盲道主要是为了帮助视觉障碍的人士行走,视觉障碍的人有两类,一为失明或称全失明,即盲人;二为弱视(低于正常视力60%),即低视力盲人。低视力盲人群体对红、黄、蓝三原色比较敏感,其中,对黄色辨识度最高。
城市规划专家:
有积极的一面,但不应忽略使用者的需求
“彩色盲道”是否可取?记者也采访了城市研究学者、城乡规划正高级工程师李昊。
李昊认为,“彩色盲道”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引起社会公众对于特殊人群使用的特殊空间的一种关注。“盲道是道路交通的一部分,但其实很多普通人对它却是漠视的,如果用这种形式,作为公共艺术,唤醒公众对盲道的关注,还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李昊也提到了盲道的使用效果。“盲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无障碍设施,其核心功能是为视障人士提供引导和安全保障。盲道的设计和建设,需满足安全性、功能性和耐用性等多重要求。有些视障人士是弱视,对于特殊的颜色,使用效果会更好。”
随后,不少深圳网友发帖称,深圳市福田区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并换成了水泥材质的盲道。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江涛也表示,对于市民反映问题的回应和处理,不单单要有温度,还要有速度,不能只停留在态度好,不办事的层面。
来源: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长江日报(记者 杨荣峰)、中国青年报、网友评论
编辑:杨帆
校对:池翠萍
关注新快报
● 关注民生,消费维权,力推公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读城市,守护家园,为留住乡愁奔走疾呼,为传承文脉献策建言,以专业调查探求真相,以舆论监督促进法制完善;深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奔波不息;深耕文化,专注文艺,助力文化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