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 小米怎么把三星超了

看到Canalys最新发布的东南亚手机市场报告,我第一反应是惊讶,小米居然以470万台的出货量、19%的份额,时隔四年重新拿下了第一。

但细看数据后,我却忍不住嘀咕:奇怪,这“第一”的椅子,怎么有点晃?

小米的登顶,靠的到底是什么呢?

能重回榜首,我认为主要靠两点:

一是Redmi系列极致性价比的持续发力,二是渠道覆盖面的扩张。尤其在印尼、菲律宾等中低端市场主导的地区,红米Note系列和POCO系列以“高配低价”策略成功抓住了消费降级的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同比增长仅8%,增速远低于传音的17%。这说明小米的增长更多是“稳扎稳打”而非“爆发式突破”。

真正的“黑马”正在崛起。

传音的表现更值得关注,450万台出货量、18%的份额、同比增长17%,离小米仅一步之遥。

这个被称为“非洲之王”的品牌,正在东南亚复制其成功模式:精准定位入门级市场,强调本地化设计。例如,适合深肤色的美颜算法、多卡多待功能),并通过灵活渠道策略快速渗透。

在我看来,传音才是未来小米和三星最大的威胁。

三星下降3%,但暗藏玄机。

三星虽然同比下降3%,但在越南、新加坡等市场,其5G机型(如Galaxy A06 5G和A16 5G)需求增长明显。

这说明三星正在调整策略:在中低端市场守份额,在高端市场押注5G。三星的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优势依然存在,一旦在5G普及阶段抓住机会,很可能快速反弹。

OPPO和vivo:为何大幅下滑?

OPPO和vivo分别下降19%和21%,核心问题在于“产品同质化”和“定价失灵”。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

OV主推的中高端机型缺乏差异化卖点,而入门市场又被小米、传音挤压,导致两头不讨好。

一点个人看法:国牌需要“跳出内卷”。

国产手机在海外经常陷入“内卷”,互相卷参数、卷价格、卷渠道,最后利润越做越薄,三星却靠着全产业链优势和高端品牌形象稳守利润。

我认为,国产品牌在东南亚市场,性价比成为王道,但“性价比”不再只等于低价,而是综合体验(硬件、系统、本地化功能);

随着5G换机潮的全面爆发,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缠斗阶段”。小米暂时领先,但传音紧追、三星蓄力、OV寻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