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100亿人,中国科幻需要杀出一条血路!


地球知识局
文字 | 绯红之猪
校对 | 朝乾 编辑 | 哈
作为一个多年沉迷游戏的老宅男,人到中年后,快节奏的游戏属实玩不动了,倒是越来越迷恋 SLG 这种种田爆兵、扩张地盘的玩法,一边玩还能一边刷刷锻刀、修牛蹄的视频,玩儿着不累,还很解压。下班路上掏出手机攀科技树发育,选个良辰吉日出征取得酣畅淋漓的大胜,一天的疲劳便烟消云散了。
在游戏里发号施令,大展宏图
缓解下生活工作的压力▼

市面上 SLG 游戏,题材最多的还是三国,几家大厂各来一个,玩来玩去也都差不多,天天复兴汉室,都快麻了。但三国在市场上实在是太好用了,尝试其他题材反而需要点冒险精神。
然而,最近一款科幻题材的 SLG 新作——《群星纪元》,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找回了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亚于我第一次看到《流浪地球》电影中,宛若山峰一般高耸的行星发动机那般。
▼

科幻题材的 SLG 本来就少,这个还属于 "中式科幻",放在十几年前是非常小众的,但今天中国本土的科幻文化已今非昔比,受众规模完全可以支撑起更多媒介类型的大型作品。
上手以后,这种外星建基地打虫子的剧情,一下就击中了我的心趴,有种梦回上学时玩《星际争霸》的感觉。哪个科幻宅会不喜欢操控一堆机甲,去打爆外星虫群生物呢?


关于中式科幻,大部分人先想到的估计是刘慈欣。不过除了大刘,还有一个名字必须提一下——叶永烈。
激荡 50 年:从叶永烈到刘慈欣
前几年,影视剧版的《流浪地球》、《三体》爆火,很多人是第一次领略中式科幻的魅力,毕竟影视游戏这类内容形式天然的比文学受众更宽,但它们相当程度都离不开文学原著。
现象级的优秀科幻作品让更多人关注到中式科幻
(图:流浪地球)▼

而中式科幻文学的开山鼻祖,是半个世纪前叶永烈写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在这部作品里,主角误打误撞地上了一艘前往 " 未来市 " 的气垫船,叶永烈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构建了关于未来的城市生活的图景。
" 未来市 " 的生活,并非西方科幻中的 " 赛博朋克 " 那般牛马不如。相反,这里的生活因先进的科技变得便捷而高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和谐融洽。
这是多少人的童年启蒙作品啊▼

叶永烈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描述的未来科技,如 " 半导体电视电话机 "、" 电视手表 "、" 会下棋的机器人 "、" 写话机 " 等产物,如今已成为现实。
曾风靡多年的小灵通手机
就是根据这本书来命名的
(图:壹图网)▼

但还有些黑科技,诸如 " 人造太阳 "、" 没有轮子的水滴汽车 "、" 坐火箭去月球避暑 ",除了让我在阅读时感到作者的脑洞之余,也实在感慨即使在今天也依然难以办到。
曾经的未来已来
现在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小灵通漫游未来》成书于经济条件落后的 60、70 年代。书中畅想的未来,代表了那一代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这可以算是中式科幻的 1.0 时代,比起科学,更注重幻想,幻想未来科技能改善人类的生活体验。
而刘慈欣的硬科幻,则称得上中式科幻的 2.0 版本,他的作品以 " 硬科学 " 为基础,去推演未来人类可能拥有的技术和可能面对的挑战。
在《流浪地球》中,面对太阳生命末期的 " 氦闪 ",人类并没有造个宇宙飞船一走了之,而是选择把地球从太阳系带走,迁往另一个宜居星系。
直接就再见太阳系了
(图:流浪地球)▼

这是一段长达 2500 年的流浪,是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才能完成的壮举。在冰冷的宇宙法则中,人类以渺小之躯集体书写壮丽的抗争史诗,为中式科幻增添了一丝女娲补天式的悲壮色彩。
比起宣扬个人英雄和家庭守护的西式科幻来说,中式科幻更关心文明的存续,更强调人文关怀。
近年来的中式科幻改编作品大热,体现了中国科幻产业的蓬勃发展。前不久发布的《2025 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中提到,24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 1089.6 亿元,连续两年破千亿元。
《2025 中国科幻产业报告》▼

其中,中国科幻游戏产业 24 年总营收高达 718.1 亿元,足以说明这个市场足够大,游戏玩家也愿意为好的作品买单。相比之下,两部《流浪地球》电影的总票房合计约 87 亿元,这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成绩了,但比起前者还是差一个数量级。
在科幻文化中,宇宙探索、星际殖民算是个很火的方向。做成游戏,在玩法上也很适合策略战斗为代表的 SLG 赛道。不过之前做的人比较少,现在有了这部《群星纪元》,算是在这条赛道上提前起跑了。

作为一个 SLG 玩家,我玩到的更多是过去的故事,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作为见证者与参与者。如今,在《群星纪元》游戏中,我可以书写未来的新篇章,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很多科幻作品中,人类在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逐步离开孕育人类文明的母星地球,前往过去只能仰望的璀璨群星之间,逐步在异星建设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们将会彻底摆脱重力的束缚,目标是征服头顶的星辰大海。
《群星纪元》的背景设定也不复杂:玩家在神秘莫测的陌生星球上,从零开始建立基地、攀科技树,并控制兵种单位,扫平异形虫群与反派势力帝国军队。



相比一般的走格子 SLG 游戏,《群星纪元》进行了大幅改动与升级,最明显的便是在战斗中加入了 RTS 即时战略的游戏要素,简单说就是我可以 " 微操 " 的部分更多了。
一般的 SLG 游戏中,我只能 " 观摩 " 系统自动生成的战争结果。这种不能直接上手的 " 电子斗蛐蛐 ",导致玩家的代入感不足。
而《群星纪元》中的玩家,可以像 RTS 游戏那样,自由控制兵种单位,真正实现 " 机枪向左移 5 米 "。面对虫群大军的来袭,游戏还添加了塔防要素,玩家可以自如布置防御火力,而不是像一般 SLG 游戏那样纯纯挨揍。
虫群大军围攻玩家的基地▼

《群星纪元》还有一个很创新的玩法——部分单位可变形。譬如 " 飓风战甲 ",可以在空中和地面单位之间切换,不同模式下打法更多元,进一步增强了战斗的策略性。
游戏中的部分单位可以变形,从地面单位变为空中单位▼

此外,兵种间的克制、属性,在 build 部队时必须要考量。Tank、奶妈和 DPS 都得配置好,而不是像我小时候玩《红警 2》那样,逮着一个强力单位就可劲造、一招鲜吃遍天。
作为一款中式科幻游戏,《群星纪元》在兵种单位命名上,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玄武泰坦、重明战机、瑶光母舰、烈阳战车……
不论是源于上古神兽的玄武,还是北斗七星的瑶光,这些名字对于熟悉中国文化的玩家来说,属实亲切。
满满的中国元素▼




其实,激荡近半个世纪的中式科幻,吸引我们中国科幻爱好者的最大魅力,正是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我们不需要再像西式科幻作品那般,费劲巴拉地找寻与理解背后的外国文化内核。
中式科幻在阅读时更是倍感亲切,仿佛叶永烈与刘慈欣这样的科幻大家就站在你的面前,将故事娓娓道来。
《群星纪元》自去年首次曝光、测试后,在一众三国 SLG 游戏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科幻大会第三届科幻星球大赛中,《群星纪元》成功摘得 "科幻游戏作品冠军" 殊荣。

不仅如此,《群星纪元》游戏还获得了与会的多位科幻大咖的共同支持,其中包括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名誉院长王晋康、副院长超侠。刘慈欣更是亲自来到《群星纪元》的展位,下场支持这款中式科幻 SLG 新作。
村里下一个理工大学生?
去年《黑神话:悟空》大火,中文互联网上突然迎来了一小波国产游戏井喷。不过,这些国产游戏走的多是延续《黑神话》ACT、ARPG 的类魂游戏的路子。
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黑神话悟空
振奋了很多中国游戏开发者的信心
(图:《黑神话:悟空》)▼


不是说大家去做 " 类黑猴 " 游戏不好,而是跟风又拿不出新东西,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显然无望成为 " 村里下一个大学生 "。
当下,SLG 游戏这条赛道正处于三国题材的 " 率土 Like" 扎堆的状态,虽然循规蹈矩不容易犯错暴死,但吸引新玩家越来越难。
与其在拥挤的赛道上卷生卷死,不如另辟蹊径,做科幻题材的 SLG 游戏。中国科幻游戏玩家基数相当庞大,从《赛博朋克 2077》《战锤 40K:星际战士 2》在国区的大卖,就可见一斑。只要是素质过硬的科幻作品,玩家自然会慷慨解囊。


《群星纪元》显然走对了路子,让人耳目一新,具备了 " 村里下一个理工大学生 " 的潜质。
今天,《群星纪元》正式首发上线,届时还将会与科幻 IP《吞噬星空》,以及星际种族战争鼻祖 IP《星河战队》进行联动。更劲爆的是,游戏将会由《三体》电视剧中史强 " 大史 " 的扮演者于和伟代言,属于是破圈联动了。



正如刘慈欣在中国科幻大会的访谈中提到,国产科幻游戏是中国科幻产业未来的增长点。近年来,中国科幻游戏产业的营收,远远高于科幻阅读与科幻影视产业,也从侧面佐证了大刘的这句话。
要知道当年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横空出世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加入到撰写科幻文学的大军中。而在前人栽种的这棵参天的科幻之树开花、结果后,方才能有刘慈欣将中式科幻推向更高的层次。
作为第九艺术的游戏,相比文学显然在普及度、适用度上面更具优势。优秀的科幻游戏作品,对中式科幻的发展,作用不啻于当年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也许下一个叶永烈、下一个刘慈欣,就来自于玩科幻游戏的你我中间。
▼

作为一个打小就喜欢玩游戏的科幻迷,我玩的都是《星际争霸》、《光环》、《赛博朋克 2077》这样的外国人制作的科幻游戏。相信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玩家,在心底总是期盼着能有一款由我们中国人制作、采用中式科幻叙事与内核的科幻作品。
今日首发,一起加入捍卫文明成果的战争吧▼

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已经是一个国产游戏 " 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 的时候,这届玩家早就不满足只玩外国 3A 了。咱自己文化里的赛博神话、量子修仙这些脑洞,老外根本整不明白,还得是咱自己来。
现在高素质新游评论区看到 " 国产 " 俩字,玩家们巴不得用钱包投票把国产游戏送上热销榜。再说了,谁不想在游戏里开着机甲暴打外星人,或者用太极阵法破解星际迷航?这波文化自信可不是嘴上说说。这届年轻人,是真的想把国产科幻游戏抬进世界赛场的!
1、《60 年前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多少科幻美梦已成真?》
2、《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连续两年超千亿元》
3、《《群星纪元》荣获科幻大奖!还获刘慈欣、王晋康和超侠联袂支持》
4、《获腾讯、祖龙投资,一个用户 10 块钱?他们想打造新的赛道神话》
5、《《三体》与《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科幻游戏也要崛起了?》
6、《三测提前大火,数据亮眼,今年最 " 对味 " 的国产科幻 SLG 浮出水面!》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