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答每经问:今年出台的增量政策,促进房地产回稳和股市活跃的效果比较明显
4 月 16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 2025 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盛来运表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318758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4%,比上年四季度增长 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1713 亿元,同比增长 3.5%;第二产业增加值 111903 亿元,增长 5.9%;第三产业增加值 195142 亿元,增长 5.3%。
我国此前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比如 " 两新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这些政策效果怎么样?在近期经济数据上有哪些体现?
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出的上述问题,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一些政策措施加力增效," 两重 "" 两新 " 政策增量扩围,支持力度更大、补贴范围更广。此外,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带动了到位资金的改善和项目的推进。

盛来运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摄
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量接近 1 万亿元
盛来运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实施的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对扭转经济下滑趋势、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今年我们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一些政策措施加力增效,‘两重’‘两新’政策增量扩围,支持力度更大、补贴范围更广。各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根据自身的情况推出了细项政策,含金量较高。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相互配合,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概括为‘五个有效’。" 盛来运表示。
一是有效促进了消费回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4.6%,比去年全年提升了 1.1 个百分点,幅度较大。其中," 两重 "" 两新 " 政策,尤其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像电动自行车、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新扩围的产品销售增速非常高。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26.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 2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19.3%,家具类增长 18.1%,仅这四项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4 个百分点。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4.6%,其中 3 月份增速达到 5.9%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 4 月 8 日零时,消费者累计购买 12 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 3571 万台,发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 208.5 万份,有力促进了消费的回升。
二是有效拉动了投资增长。今年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带动了到位资金的改善和项目的推进。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量接近 1 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 3.7%,去年全年下降 2.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5.8%,比上年全年加快 1.4 个百分点。其中在 " 两重 "" 两新 " 尤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 19%,比去年全年加快 3.3 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是 64.6%,有效拉动了投资。
三是有效促进了工业生产。政策促进了消费增长和投资加快,必然会促进企业加快生产,与这些产品相关的制造业一季度表现非常好。比如,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包装专用设备产品产量同比都达到两位数增长。另外,新能源汽车增长 45.4%,相应的充电桩产量增长 26.3%,带动了工业增长。
四是有效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因为生产流通起来以后,经济循环更趋活跃,相关的生产要素,包括货运量、快递量都被带起来。尤其是今年出台的一些增量政策,促进房地产回稳和股市活跃的效果也比较明显,整个市场活跃度提升。
五是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政策 " 组合拳 " 持续发力,促进了经济回升,大家对市场的预期也在改善。3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50.5%,连续两个月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是 50.3%,也在景气区间。
盛来运强调,从这五个维度来看,今年以来的宏观政策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去年 9 月 26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的一揽子政策,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今年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一起发力,推动了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下一步,要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更大程度释放政策潜能。
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7%
今年一季度的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如何评价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总体表现?主要原因是什么?
盛来运表示,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变乱交织,不利影响加深,国内结构调整阵痛仍在释放,不少企业经营比较困难。
面对复杂的局面,党中央科学决策,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加快落实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力有效应对外部挑战,一季度,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从统计数据来看,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增长稳中有升。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4%,增速高于去年全国 5% 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 5.3% 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生产需求指标加快回升,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 6.3%,比去年全年回升 0.6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5.3%,回升 0.3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4.2%,比去年全年回升 1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4.6%,回升 1.1 个百分点。
二是就业收入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是 5.3%,3 月份是 5.2%,比上月回落 0.2 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5.6%,与 GDP 增长基本同步。
三是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但我国进出口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 1.3%,出口增长 6.9%;1~2 月份,服务进出口增长 9.9%;3 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 3.2 万亿美元以上。这是非常不容易的,2 月份以来国际贸易限制增多,出口保持 6.9% 的速度,显示了中国出口的韧性。
四是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众多科技成果不断突破,带动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加快成长。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7%。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了 1.5 个百分点。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民生保障持续加力。
五是市场活力信心增强。前期出台的宏观政策和今年以来扩容加码的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有效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生产、激发了活力、增强了信心。一季度货运量同比加快;3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 7.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8.4%,有力有效支撑了经济增长回升向好。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