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正本溯源 及时纠偏

本报三门讯 (通讯员 王锦霞 施巧英)全员常态联系考“事”,干部档案纪实存“绩”,表现溯源印证识“人”……聚焦防范和纠治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近年来,浙江三门县健全完善“知事识人、以绩辨才”管理体系,推动领导干部持正确政绩观、建为民新业绩。

贯通落实市级“谋比拼”干事创业活动,组织县管领导干部带头领办一线破难攻坚项目,内容涵盖农村发展、民生保障、项目推进、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建立全员常态化联系制度,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担任联系组长,各科室分别固定联系8—10个单位,全体部机关干部共同参与,结合综合考核半年评估、县管干部“谋比拼”专项考察、县管领导班子“忠诚担当 干事创业”专题调研、经常性谈话等,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在分管领域,尤其是破难项目中的真实表现。

根据单位职能、性质、目标差异,细分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国有企业3个领域,做到一个领域一张“体检”清单、一名干部一份实绩档案。如针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将盲目铺摊、过度举债、低效投资等纳入重点考察内容。按照“定期收集、动态管理”原则,将干部个人工作奖惩、巡视巡察、信访举报、审计反馈等纳入其中,针对任期届满或离任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在一周内开展系统性回溯总结,并将相关情况在单位内予以公开。

依托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综合运用定向述职、实地察看、列席会议、谈心谈话、群众评议、“八小时外”监督等6种手段,注重听取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统计等多部门意见,形成口碑溯源印证机制。并结合纠“躺平”治“佛系”专项行动进行政绩观测评,对综合评议分值排在后10%的干部,经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实地复核后,将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纳入预警名单。去年以来,共有4名领导干部被列入预警名单。此外,对列入名单的干部,由纪检监察、组织部门、所在单位三方组建帮扶团,“一人一策”制定整转纠偏方案,通过警示约谈、政治历练、一线锻炼等进行政绩观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