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四方共话法治护航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通讯员 郭军麟 梁瀚伟
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联合属地政府、职能部门、学界、工商联及影视文化行业代表,在中国影都文娱产业园举办“同心·护航”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会议聚焦影视文化产业法治化发展需求,以“护航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多方对话凝聚共识,探索构建“司法保障+行政服务+属地协同+产业自治”的全链条护航机制,为“中国影都”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根基。
怀柔区杨宋镇党委副书记孙丽介绍了“中国影都”的十年发展历程,目前影视文化产业已形成拍摄制作、后期特效、版权交易的完整链条,为使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杨宋镇推出“一体化”线上服务平台,简化拍摄场地审批流程,吸引头部企业入驻。
怀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针对市场准入与知识产权保护,提出“简化注册流程+便利化版权登记”服务模式,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强化商标注册保护、侵权查处力度,优化企业服务体验。
会上,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李冉立足商事审判职能,介绍了三中院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以治理促发展工作做法,通过延伸司法职能专业链,织密投资者权益保障链,优化影视行业治理链,护航影视行业健康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知产庭)副庭长万红玉结合怀柔影视相关知识产权典型案件,建议企业做好版权的存证与确权、侵权的监测与维权、商标与品牌的保护。
怀柔法院民二庭庭长李晓霞通报了辖区五年涉影视纠纷的案件情况,所审结的902件案件中基本涵盖了影视文化产业全链条上的各类主体,针对合同履行争议、责任认定难等难点,提出将进一步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司法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影视文化产业的源头解纷与多元共治。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冰建议,应进一步转变服务视角,有效盘活企业实现重整,帮助企业轻装再出发,以制度创新激发民营影视企业创造力。晋江文学原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等影视行业代表表示,希望司法机关开展前瞻性普法培训,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司法部门共同搭建纠纷化解平台,使纠纷实现多元化解、快速解决,为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怀柔法院副院长陶杰表示,法治是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通过本次座谈会的深度碰撞,形成“政府绘蓝图、司法强保障、行政优服务、学界聚共识、企业提需求”的多元共治格局,日后将不断深化“同心·护航”机制,定期开展“送法进企业”等活动,推动司法服务从“个案解决”转向“生态优化”,持续为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让法治成为“中国影都”最鲜明的营商环境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