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票赞成,1票反对,欧盟通过决议与中国并肩战斗!
特朗普这一轮对全球的贸易战,彻底把美国的盟友体系砸得稀碎。欧盟27国罕见地以26:1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对美反制决议,直接对美国部分产品加征25%关税。这可不是普通的贸易摩擦,而是欧洲对美国说"不"的历史性时刻。
欧盟这次集体"反水",本质上是被美国逼到了墙角。特朗普政府动辄挥舞关税大棒,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的同时,还要求欧洲必须购买3500亿美元美国能源才能获得关税减免。这种"不交保护费就揍你"的流氓逻辑,让欧盟意识到继续当美国的"经济殖民地"只会死得更快。更讽刺的是,欧盟对美贸易顺差主要来自汽车和机械产品,而美国却只计算商品贸易逆差,故意忽略服务贸易中欧洲对美逆差的事实。这种双重标准的"美式算术",彻底激怒了欧洲。
不过欧盟的反制措施也透着一股"骑墙"的味道。他们一边宣布对美加征关税,一边又表示"随时可以停止反制",甚至抛出"工业品零关税"的橄榄枝。这说明欧洲既想摆脱美国控制,又不敢彻底撕破脸。毕竟在能源、科技、安全等领域,欧盟对美国的依赖短期内难以消除。比如德国汽车产业4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供应链,法国核电站的铀原料有30%依赖美国进口。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困境,让欧盟的反制注定只能是有限反击。
真正让美国头疼的,是传统盟友的集体"背叛"。澳大利亚这个被称为"美国在亚太最铁盟友"的国家,居然公开强调"与中国保持贸易关系的重要性"。要知道,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市场,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占澳大利亚外贸总额的38%。当美国要求澳大利亚选边站时,堪培拉的政客们发现,得罪中国就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加拿大更绝,直接对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甚至在高速公路上竖起"拒绝霸凌"的巨幅标语。这种公开叫板,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30年来还是头一遭。
这些国家的"倒戈",本质上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集体审判。特朗普政府把关税当武器,不仅破坏了全球供应链,更让盟友们意识到:跟着美国混,随时可能被"割韭菜"。就拿欧盟来说,他们对美反制的260亿欧元商品清单里,威士忌、摩托车、游艇这些美国传统优势产业首当其冲。这招"精准打击"背后,是欧洲对美国经济命脉的深刻洞察——你不是要保护主义吗?那我就用你的方法打疼你。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些反制措施正在形成"连锁反应"。墨西哥、越南等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开始抱怨美国关税推高了生产成本,南非、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则公开支持中国反抗霸权。连以色列这种美国"铁杆盟友",都在考虑调整美元资产配置以削弱美国金融霸权。这种"去美国化"的浪潮,正在瓦解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
当然,美国的衰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的科技巨头仍然掌控着全球云计算、金融服务等关键领域,美元霸权短期内难以撼动。但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用"对等关税"回敬美国,当欧盟考虑对美国数字服务征税,当加拿大推动建立"反美经济联盟",这些信号都在宣告:单极霸权的时代结束了。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的定力,恰恰印证了"得道多助"的古训。我们没有像美国那样四处树敌,而是通过"一带一路"构建新的合作网络,用RCEP巩固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建设性的策略,让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与中国站在一起。毕竟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下,谁都不想跟着一个只会"拆台"的霸主陪葬。
历史终将证明,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不过是霸权落幕前的疯狂挣扎。当26个欧盟国家集体对美说"不",当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盟友转身拥抱中国,这些标志性事件正在改写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美国或许还能靠军事力量维持表面的强大,但失去人心的霸权,注定只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