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控制权争夺战升级!特朗普双线出击剑指全球航运命脉
巴拿马政府近期连续做出两项重要决策:先是单方面终止与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协议,随后又与美国国防部签署军事谅解备忘录。这两项动作相隔仅两个月,恰逢美国参议员卢比奥与防长奥斯汀相继造访,引发国际社会对巴拿马运河控制权易主的猜想。
自今年2月美国高层代表团访问后,巴拿马当局突然宣布不再续签中资企业在运河区的运营协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正面临巴方前所未有的资产审查。更为敏感的是,4月上旬美国防务团队到访次日,巴拿马安全部便闪电签署了包含军事设施共享条款的协议。尽管巴方发言人强调"协议内容完全尊重国家主权",但美方官员在闭门会议中提及"重新部署驻军计划"时,巴方代表并未当场反对。
华盛顿邮报援引匿名外交官消息称,特朗普团队正在策划"运河控制权三步走"战略:先通过经济施压获取商业特权,继而以安全合作为名重建军事存在,最终实现实际管辖权。目前美国已成功推进前两个阶段,若今年能完成关税豁免谈判,美籍船舶将获得运河通行费减免的"超国民待遇"。
在初步尝到战略甜头后,特朗普政府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航道网络。4月26日,这位前总统在社交媒体发声,要求埃及政府给予美籍船只苏伊士运河免费通行权。这个横跨三洲的黄金水道年营收超70亿美元,占埃及财政收入的8.3%。开罗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哈桑指出:"美方诉求完全无视1888年《君士坦丁堡公约》确立的中立原则,若强行实施将动摇现代航运体系根基。"
地缘政治观察家注意到,美国近期的运河战略呈现明显"多米诺骨牌效应"。从巴拿马的迅速妥协到对苏伊士运河的突然发难,白宫似乎找到套可复制的施压模板。航运分析师李明认为:"美方对中国远洋运输的遏制正在升级,从征收船舶停泊费到染指关键航道,这系列动作构成系统性打压。"数据显示,中国商船在巴拿马运河的通行量占比达28%,若丧失运河优惠将直接影响每年价值600亿美元的货物运输。
面对美国的航道霸权扩张,国际法专家王振民警示:"巴拿马案例证明,任何妥协都可能成为后续索求的跳板。当年美国以运河区租借地永久化著称的《海-埃兰条约》,正是通过渐进式施压达成。"当前局势令人联想起2018年中美关税战初期,美方同样采取"切香肠"战术逐步加码。如今在运河控制权的博弈中,历史似乎正在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