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市场”含金量不断提升 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央视网消息:4月26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本届科交会以“科技打头阵,创新赢未来”为主题,聚焦成果转化交易。一大批新鲜、前沿的科技产品现场亮相。
本届科交会总布展面积2万平方米,共设置科技引领、产业创新、新技术新产品体验等6个展示对接区。大会突出高水平成果供给,目前征集科技创新成果已达4100项,创科交会举办以来历史新高,现场展示2578件重要科创成果。在本届科交会重点高校展区,国内48所顶尖高校全景展现了351项尖端科技成果。
大会以成果展示为核心、以转化交易为落点。截至目前,初步对接成功项目400项,对接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会期间,还将组织开展“人工智能 ”场景对接等十大专项对接活动,开展项目路演、洽谈,促进科技项目落地。
打造“科技大市场” 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本届科交会共征集技术需求1649项,涉及企业1129家。这些企业的技术需求怎么匹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安徽为了推动科技成果高效精准落地,打造了一个“科技大市场”。
记者走进安徽省“科技大市场”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看到这里敞开式的科技成果登记、项目供需对接、成果评价、加速孵化等服务窗口一字排开。正在窗口办理业务的汪元元是北京一家科技企业在合肥的工作人员,她们公司从事的是电子陶瓷的封装管壳业务。不久前,汪元元所在的企业刚进入安徽时,由于人员设备等尚未完全到位,但一项涉及仿真能力的研究却迫在眉睫。汪元元介绍,当时团队也就几个人,在安徽“科技大市场”帮助下,公司引进了安徽大学的资源,以项目合作的形式,把公司的仿真能力进行产学研对接。借助“外脑”帮企业解决当下非常迫切的技术难题。
在这个“科技大市场”里,科研团队带着技术入驻,企业发布精准需求,专业“技术经纪人”负责牵线搭桥,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则为他们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在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大屏上,科技成果首先由专家团队进行星级打分,得分越高,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也越大。
截至目前,安徽“科技大市场”已汇聚省内外科技成果1.9万余项,挂牌、转化科技成果超3600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金额超1500亿元,服务各领域企业单位近3万家次。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