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补盘活,中端手机市场才是必争之地?
在外界将国产手机赛道的关注焦点,长期放在品牌冲高的宏大叙事下时,其实在中端机市场上,也正进行着一场更加激烈的内卷。
对于国产品牌的高端旗舰机,消费者通常很难说出其身上某一个具体的优点,因为 " 旗舰机 " 这个称呼本身就意味着,这是一款将现阶段各方面性能都拉满了的 " 全能学霸型 " 产品。
而中端产品则不然,它们更像是一个 " 偏科型选手 "。因为并不追逐夸张的跑分数据,也不依赖复杂的技术概念,从性能选择到定价考量,全都要靠厂商对细分用户需求(如游戏、影像、长续航)的深度洞察。
在中端手机市场上,小米旗下 Redmi 凭极致性价比抢占份额、一加依靠技术优化开辟新赛道、OPPO 通过差异化功能实现突破、荣耀以线下渠道 +AI 影像巩固优势、真我(realme)凭借激进定价和社交场景设计搅动格局、vivo 则依托电竞优化与快充技术扩大覆盖范围 ……
上述策略分野,正推动着行业向技术普惠与场景深挖加速演进。
预算不足,买中端机注定有取舍
" 选中端机的关键就在于,你的具体需求点是什么。它不像各个品牌旗舰机的那样,几乎所有方面全都表现优秀,但旗舰机的价格毕竟摆在那里,如果预算实在有限的话,中端机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只是各自的侧重点又不同,相当于你只能挑你最想要的那一点来买。"
近期,有换机需求的杨繁走访了不少国产手机线下品牌门店。对于原本每一两年就要更换一次新机的她来说,受大环境影响这一次只能拿出购置中端机型的预算。而因为此前从没有关注过旗舰机之外的产品,相关销售人员的这番话对她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但凡是杨繁接触到的销售人员,在向她推销 2000~3000 元这个价位区间内,不同中端机型的时候会重点讲解到它们侧重点,"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选旗舰机的时候更多是看使用习惯和品牌声量,因为这个机型就是这个品牌当前最好的产品,没有短板就直接无脑闭眼冲了。但中端机完全是另一种产品逻辑,更看重精准匹配用户的核心需求。"
以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在同样的预算下,对于中端机型他们必须做出取舍。而从品牌商的角度出发,中端产品则是它们对供应链和技术下放的极致利用,毕竟旗舰机堆料是秀肌肉,中端机砍成本才是真功夫。
由于成本上的限制,相对于高端旗舰机来说,中端产品一般都更有自己的聚焦点,比如性能、续航等,这也是不同品牌和产品之间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方向。在此情况下,没有哪个品牌能靠单一优势通吃市场。
从网络上的反馈发声来看,这些中端机确实没办法做到既要又要:Redmi Note 系列有同价位最强的处理器性能,但部分型号的相机和屏幕素质只能算 " 够用 ";一加的 " 性能调校 " 让游戏帧率更稳定,但电池容量往往比竞品小 10%;OPPO Reno 主攻人像摄影和轻薄手感,但散热设计对重度游戏玩家并不友好;荣耀的数字系列凭借 AI 算法让夜景拍摄脱颖而出,但快充功率始终落后行业平均水平 ……
当手机厂商把中端产品的 " 长板 " 做到极致,消费者的选择反而成了一场关于妥协的博弈。
" 一般中端机就要看产品定义是什么,如果是主打大续航的,那就搞个大电池;如果是针对户外使用者,防水防尘要加强;如果是偏向游戏,会用个好点的芯片。但是通常都不会在影像上投入太多,也是跟更贵的产品做出差异化。" 有 IDC 分析师曾如此表示。
据 IDC 报告,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在 " 国补 " 政策叠加春节销售旺季的拉动下,同比增长 3.3%,达到 7160 万部,延续过去五个季度的增长趋势,但是增幅低于 IDC 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国补的覆盖范围并不是包含所有价位段,受益的更多的是中端市场,而这也一直是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区间。相关销售人员在向杨繁进行推荐展示时,就屡次点出中端手机搭配国补所带来的超高性价比,其中荣耀手机的店员还专门提到,在国补和《哪吒 2》的补贴活动下,此时入手这一价位段的中端机到底有多划算。

苹果表现不佳,或因 Pro 系列产品不在国补政策范围内 图源:IDC
对此,Counterpoint 高级分析师 Ivan Lam 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预计,2025 年整个国内智能机市场大盘可能会有微增,随着国内智能机市场越发高端化,中端以上手机产品的竞争会更卷。
当 " 长板竞赛 " 的卷,不再是内耗
最近几天,国产手机品牌密集发布中端新品,足以说明这一市场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更加精彩。
4 月 23 日,真我手机品牌正式发布旗舰新品真我 GT7,售价 2599 元起,国补到手价 2210 元起。其市场定位是要在性能与续航赛道上打破行业潜规则,打造 " 性能续航双冠王 "。
同日,荣耀推出电竞性能旗舰荣耀 GT Pro,国补后售价 3199 元起。该机型意在以全面升级性能、操控、续航及护眼体验的表现,满足年轻用户对电竞性能旗舰的不懈追求。
4 月 24 日,一加新品发布会上,小屏性能旗舰一加 13T 正式亮相,起售价 3399 元,国补到手价 2899 元起。该款产品体现出一加对小屏手机性能、流畅、续航等综合性能体验的重视,据称其在同尺寸产品中的游戏体验优势明显,打破了小屏等于妥协性能的 " 魔咒 "。
同日,REDMI Turbo 4 Pro 正式发布,其起售价为 1999 元,国补价 1699.15 元起。续航能力是其一大显著优势,还因此成为 REDMI 品牌史上电池容量最大的机型。官方公布的首销战报数据显示,REDMI Turbo 4 Pro 在开售仅一小时后,销量便已超越了上一代产品 Turbo 4 首销全天的成绩。
此前,由于手机厂商惯于将把旗舰机技术下放给中端机的做法,使得中端市场成为检验厂商技术转化能力的试金石。
而观以上种种动态不难发现,随着中端市场上 " 长板竞赛 " 日趋激烈,不仅迫使行业技术迁移范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正催生出更多细分领域的突破性产品。
以瞄准电竞手机赛道的荣耀 GT Pro 为例,除了在自身产品性能上加码外,对于产品生态的打造也下足了功夫:与全球领先的游戏平台盖世游戏达成合作,将其打造成为玩家的 " 掌上 3A 旗舰 ";成为英雄亚洲冠军联赛 ACL 特约合作伙伴,使其成为 ACL 比赛的官方指定用机。
同理,在小屏手机也需要旗舰级性能的市场空白下,一加 13T 开始打造 " 小屏大魔王 " 的差异化定位。从性能突破、散热创新、用户体验三个维度,针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了精准发力,以连续游戏 7 小时的续航刷新了小屏手机的纪录,表明其在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根据游戏、影像、商务等需求定向开发功能;通过合作方资源(如游戏厂商、赛事 IP)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散热方案(如 VC 均热板)引入手机等 …… 厂商们的选择倾向,说明当前中端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性价比转向为技术长板的差异化比拼。
当它们意识到,过去中端机依赖旗舰 " 淘汰技术 " 的模式正在失效,开始针对细分场景进行深度优化,甚至通过生态合作构建差异化竞争的护城河。
在此基础上,一场围绕 " 精准需求爆破 " 的中端机全新竞争已拉开序幕——这里的 " 卷 " 不再是内耗,而是倒逼行业跳出 " 长板 " 的单一参数战争,真正回归用户某一深度使用场景的终极竞赛。
或许等到进入终局阶段,最终的胜出者不仅是手机厂商,更是那些能够掌控电池、显示、AI 算法等核心产业链的生态级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