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成以上的银行网点已完成适老化改造,老年群体办理业务更加便利
“目前上海已有约2000辆出租车可受理外卡刷卡支付。”
记者今天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上海相关部门持续优化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元化支付服务,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据介绍,央行上海总部组织收单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学”8大场景和12个重点商圈、18个特色旅游街区,全面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并通过探索推广卡码融合终端、推广出租车特色受理终端等举措,提升餐饮、交通等场景的银行卡受理覆盖率。同时,督促收单机构加强特约商户管理与服务,定期进行巡检和培训,提升商户支付受理能力。到3月底,上海市共有6.6万家商户、9.6万台终端支持受理境内、外银行卡支付。基于广泛拓展的银行卡受理覆盖面,受益于过境免签政策,上海市外卡刷卡支付交易量实现稳步增长。一季度,共发生外卡交易超120万笔、金额超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37%。
另外,央行上海总部还组织辖内银行、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加强服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优化外卡取现、外币兑换服务,推进上海携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银行卡刷卡兑换人民币现钞试点。到3月底,上海市实现8794台现金自助机具可受理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253家外币代兑点、30家外币兑换特许网点、98台外币自助兑换机和3061家银行网点的现金柜台可受理外币兑换人民币现金业务。同时,指导推进现金自助机具小面额现金取现改造,优化零钱包兑换服务,不断提升小面额现金供应效能。一季度,上海市共发生外卡取现和外币兑换业务超20万笔、金额近9亿元,其中外币兑换业务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1%和40%。
在推动网点适老化改造方面,同样成效显著。据悉,上海市90%以上的银行网点已完成适老化改造,其中18家重点银行的网点适老化改造率达100%;同时,深入社区提供智慧助老服务活动、金融知识宣传等服务,打通适老化支付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辖内支付机构立足自身优势,聚焦老年人日常高频支付场景开发和优化支付产品,便利老年人使用电子支付,实现在日常生活、医疗养老、交通出行等场景的轻松缴费。
央行上海总部还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上海金融运行数据。
据介绍,一季度,上海各项贷款平稳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其中,3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68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8个百分点。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6%,增速较上年同期高9.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升,余额同比增长6%,增速自去年10月转正以来连续六个月回升。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需求回升,一季度增量占企业贷款增量的51.6%,同比提高16.8个百分点。境外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4%,延续去年以来的高增长势头。
从融资成本看,3月份,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85%,较上年同期下降38个基点,环比下降4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6%,比上年同期下降34个基点。另外,一季度,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05亿元,同比多增1729亿元。
《上海九成以上的银行网点已完成适老化改造,老年群体办理业务更加便利》
栏目编辑:张钰芸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