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小队伍 新机制 激活基层治理大效能

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需求,依托“乐活帮”志愿服务品牌,重构打造了“乐活帮·打更巡逻队”,以“小切口”精准破题,通过“深发力”持续赋能,成功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机制创新实现传统德治智慧的现代重构

创新组织架构,打造三防融合体系。小留镇深入挖掘基层治理潜力,依托“乐活帮”品牌子项目建设,将目光聚焦于广大村民群体,充分发挥邻里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构建“1 1 N”新型组织架构,以1名民警为核心,1名辅警为骨干,整合N名网格员、退役军人、乡贤能人、志愿者等组建“打更巡逻队”并统一配备巡更设备,突破传统警务机制,融入邻里互助与美德信用元素,打造“三防一体”(人防专业化、技防智能化、服务精准化)的巡防体系。通过“分片包干、联动响应”机制,形成“网格化布防、及时性响应、多元化服务”的基层安防新模式,构建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完善制度保障,提升队伍服务效能。为保障群众性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和高效性运转,由小留镇派出所牵头研究制定“巡逻队”职责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并从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等多角度开展培训近百场次。“巡逻队”作为“乐活帮”品牌子项目的重要组成,从队伍的组建、运行、监管都做到依靠于群众,服务于群众,逐步构建起党委政府与村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

明确职责范围,构建全域防控网络。“巡逻队”创新实施“三定三包”责任制,即:定点位值守重点区域、定路线覆盖背街小巷、定时间确保交替接续;包隐患排查、包矛盾调解、包应急救助,并与辖区派出所实时联动,实现快速反应。目前已组建队伍26支,成员共390人,涵盖了辖区22个行政村,构建起“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立体防控网络。

效能发挥探索多维治理场景的深度实践

院落调解化纠纷,和谐根基共筑牢。“巡逻队”的成立和运行不仅提升了辖区的安全水平,更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助。队员们凭借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成为矛盾化解的前沿力量。在日常巡逻中不仅仔细排查各类矛盾纠纷,还积极参与村庄各项基础性服务活动,为辖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通过创新“院落调解法”,队员凭借邻里优势,在纠纷现场摆设“流动调解桌”,如,2025年3月8日,郭楼村的“巡逻队”队员在巡逻时发现村民徐某红和吴某婷门口围了一群人,两人情绪激动,因噪音问题发生了争执,队员们立即上前了解情况并将双方分开,安抚情绪的同时迅速将情况报告给派出所,民警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解,在各方努力下,矛盾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一起可能引发的邻里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当前,小留镇通过“美德信用 志愿服务”“乡音土语 法律条文”相结合的方式,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

三巡三查筑屏障,移动堡垒护平安。小留镇创新实施“三巡三查”工作法,让“巡逻队”成为治安防控的移动堡垒。“巡逻队”每天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协同干警走街串巷“联合巡”,不仅做到在重点时段“亮灯巡”,而且实现对废弃厂房、偏僻路段等重点区域“交叉巡”。同时,“巡逻队”始终秉承“乐活帮”邻里互助理念,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扎实推进“查隐患、查人员、查需求”,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护校安园显担当,事故下降见真章。小留镇辖区学校多位于主干道附近,上下学高峰期存在交通拥堵的安全隐患,学校周边村庄的“巡逻队”在了解情况后自发协助派出所推进“护校安园”暖心工程,常年如一日共同承担起“护学”重任。自“巡逻队”成立以来,辖区各类安全事故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57%。

双向激励筑牢全面乡村振兴的治理基石

构建积分激励体系,激活治理内生动力。为确保“巡逻队”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充分调动队员们的积极性,小留镇积极融合“美德信用 ”场景建设和“积分制”管理,构建了一套全面且细致的奖惩条例,为巡逻队员制定了长效激励机制。对于在巡逻工作中表现卓越的队员会依据具体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美德加分奖励;反之,若有队员表现不佳,则依规进行美德减分,队员所得积分可在对应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折扣优惠。

积分撬动治理格局,服务效能实现提升。通过“积分制”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巡逻队”队员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着干、事事抢着干、邻里帮着干”的良好氛围,通过“服务-积分-荣誉”的正向循环,不断实现“小投入、大产出”的治理效能。自“巡逻队”与美德信用积分结合以来,共帮扶救助群众170余起。

主动参与巡逻守护,邻里共筑和美家园。小留镇以“美德信用”为抓手,深挖“打更巡逻”的传统智慧,蹚出了一条“党政领、警民合、积分促”的治理新路径,不仅激发了群众“护家园、赚积分、赢荣誉”的参与热情,更可贵的是重塑了基层治理的“共治力”。这种“以德化人、以邻护邻”的治理生态,不仅让传统美德焕发新活力,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