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微胖才是最好的身材!

点进来的朋友一定先想找个答案,怎样算是微胖啊?别急,先来做个选择题:
这是网络上热议度非常高的话题,「身高 xxx,理想体重应该是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
虽说这些年有很多新指标出来帮助大家正确理解胖瘦,比如体脂率、BMI,但一旦谈起胖了还是瘦了,「体重」还是会变成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女性,甭管是 160 还是 170,也好像永远只有 90 斤、100 斤,110 斤那妥妥就是微胖了;那要是男性,120 斤,130 斤那是顶好的,超过 140 ?不行不行。
我们截取了网络上关于体重身高的评论

图片来源:网络
但,今天我们想说:1 米 6,110 斤的姑娘,真的刚刚好。

图片来源:网络
有点肉,才是真健康;大部分人眼中的「微胖」才是刚刚好。
研究发现
「微胖」的人,更长寿
什么是合适、健康的身材,在学界有一个参考值,那就是 BMI。
按照最新的中国标准:BMI 在 18.5 到 23.9 属于健康,低于 18.5 则属于偏瘦,高于 24 属于超重。
也就是说,一位 1 米 6 的女性,合理体重应该在 96 斤到 120 斤之间。
她们都是健康的


很多人期望的 100 斤,其实已经属于标准体重的最低限了,不仅不胖,反而建议你增点肥;如果是 110 斤,恭喜你,就是很标准的 BMI 数值。
直到你向 120 斤以上奔去,咱才会提醒下,该注意点咯。
发现了吗,很多人以为「微胖」的体重,其实是正常的,甚至最健康的。以为的理想 / 健康身材,其实是偏瘦的,不仅不健康,反而可能最危险。
大量实证研究发现,BMI 和我们的死亡风险有相关性。
一项覆盖 360 万英国成年人的研究发现:BMI 与死亡风险呈一种 J 型关系——太胖或太瘦都会增加死亡风险 [ 1 ] 。

图片来源:文献
研究发现,与体重健康者相比,40 岁后的预期寿命 :
肥胖(BMI ≥ 30.0 kg/m2):男性缩短 4.2 年,女性缩短 3.5 年;
偏瘦(BMI <18.5 kg/m2):男性缩短 4.3 年,女性缩短 4.5 年。
看着这些数值或许有点陌生,我们还是拿 1 米 6 的女性来举例,体重低于 96 斤的女性比体重健康者(96 斤到 120 斤),40 岁后的预期寿命缩短了整整 4.5 年。
偏瘦的人,寿命短更多,偏瘦女性甚至比肥胖女性的寿命再短了 1 年。
不是都说长肉不好吗?为啥变重一点,还能长寿呢?别急!且听我们给大家好好分析下。
在 BMI 正常范围内
长点肉吧,真的更抗病
虽然大家都有点讨厌我们身体上捏起来的肥肉,但很多人不知道:脂肪,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你没看错,脂肪是身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
适量的脂肪可以分泌瘦素、脂联素等激素,支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另外包括食欲、体温,甚至血压、胰岛素敏感性都与它有关。

其中瘦素可确保免疫细胞对入侵病原体的正常反应,而脂联素则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数量平衡来防止病原体的过度活化。
所以当我们的脂肪储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降低免疫细胞功能,反而更容易生病。
这可能和很多人的体感也很接近,一下子瘦太多,反而更容易生病(瘦,是病字头)。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更不用说,生病的时候,身体还需要脂肪作为短期的能量支持,给在一线战斗的免疫系统做好「后勤保障」;它还有保护内脏器官,确保身体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作的作用。

在一定量的脂肪下,要是能长点肌肉,那就更好了。
特别是对于老人,较多的肌肉量能够有效保护骨骼,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从而减少因跌倒而导致骨折的风险 [ 8 ] 。
女性和老人
更需要一点肉
脂肪过多固然不好,超重肥胖了的朋友,确实要减减,但这并不意味着「越瘦就越健康」。
在以瘦为美的年代,一直鲜少被提及的是:我们的身体真的需要适量脂肪。
男性必需脂肪在 3%~8% 之间,健康的体脂在 15%~20% 之间。
而女性,比男性需要的脂肪更多,必需脂肪要达到 12%~14%,体脂率在 25%,有点小肉肉是健康的。
_必需体脂
健康体脂
男性
3%~8%
15%~20%
女性
12%~14%
25%~30%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 版)》
对于一个 100 斤的女性来说,身体应有至少 14 斤的脂肪,从健康的角度,25 斤也是恰当的。

我们的身体需要脂肪,那些能被捏起来的肉肉并不都是坏的;现有的研究发现,更可怕的是看不见的内脏脂肪。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因为脂肪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它本身还可以参与合成雌激素。曾有研究观察到,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需要 22% 的体脂率。
当体脂肪过少就会带来激素失衡,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的问题。一些女性会发现节食减肥或者当体脂率过低的情况下,月经就没了,就和脂肪有密切的关系。
可不要小看这种失调和闭经情况,它带来的后果是严重。比如雌激素长期的不足,还会导致女性的骨密度降低,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女性运动员,就是最常见的要面临这种危险的人群。

健美等运动员的低体脂并不是一个长久可持续的状态,而是通过专业训练、调整饮食获得的短期状态。这也是为啥比赛和日常看到的往往不同。
除了女性之外,老人也是很需要一定的「肉」来加持身体的。
研究发现,到了中老年阶段,适度增加体重至超重范围(BMI 25.0~29.9 kg/m ²)反而可能更有利于长寿。
在一项长期跟踪研究中 [ 9 ] ,那些 31 岁时体重正常并在中年或晚年逐渐转变为超重状态(不是肥胖哈)的人,其死亡风险比一直保持标准体重的人更低。
这是因为老年时适度增加的体重(包括肌肉量和体脂肪量),有助于预防营养缺乏、代谢疾病、消瘦和虚弱以及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
老年人难免面临各种疾病,尤其是面对感染消耗、肿瘤生长等糟糕的情况,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于熬过疾病的高峰期。

因此,不同年龄段体重目标应有所不同 [ 10 ] :
18~64 岁:BMI 的正常范围是 18.5~23.9;
65 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 20~26.9;
80 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 22~26.9。
对于一米六的女性,中年到晚年「长肉」到 120 斤以上反而更有利于长寿;而对于一米七的男性,要到 140 斤以上更长寿。
有点肉,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不管到了哪个年代都是共通的,是我们的认知影响了我们看待它的方式:
或许我们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出现


年轻时追求标准体重,避免过瘦或过胖;年纪大了适当「长点肉」,做个微胖的老年人,有助于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
有点肉,真的挺好。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 1 ] Bhaskaran K, Dos-Santos-Silva I, Leon DA, Douglas IJ, Smeeth L. Association of BMI with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3 · 6 million adults in the UK.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6 ( 12 ) :944-953. doi:10.1016/S2213-8587 ( 18 ) 30288-2IF: 44.0 Q1 B1
[ 2 ] Flegal KM, Kit BK, Orpana H, Graubard BI. Association of all-cause mortality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using standard body mass index catego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2013;309 ( 1 ) :71-82. doi:10.1001/jama.2012.113905IF: 63.1 Q1 B1
[ 3 ] Trayhurn P, Beattie JH. Physiological role of adipose tissue: white 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and secretory organ. Proc Nutr Soc. 2001 Aug;60 ( 3 ) :329-39. doi: 10.1079/pns200194IF: 7.6 Q1 B2. PMID: 11681807IF: 7.6 Q1 B2.
[ 4 ] Matarese G, Moschos S, Mantzoros CS. Leptin in immunology. J Immunol. 2005;174 ( 6 ) :3137-3142. doi:10.4049/jimmunol.174.6.3137IF: 3.6 Q2 B3
[ 5 ] Nattiv A, Loucks AB, Manore MM,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 The female athlete triad.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7;39 ( 10 ) :1867-1882.
[ 6 ] Qiu S, Cai X, Liang Y, Chen W, Wang D, Sun Z, Xie B, Wu T. Cumulative muscle strength and risk of diabet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ith mediation analysis.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23 Mar;197:110562.
[ 7 ] Andersen LL, L ó pez-Bueno R, N úñ ez-Cort é s R, Cadore EL, Polo-L ó pez A, Calatayud J. Association of Muscle Strength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Oldest Ol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28 Countries. 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 2024 Dec;15 ( 6 ) :2756-2764.
[ 8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 9 ] Zheng H, Echave P, Mehta N, Myrskyl ä M. Life-long body mass index trajectories and mortality in two generations. Ann Epidemiol. 2021 Apr;56:18-25. doi: 10.1016/j.annepidem.2021.01.003IF: 3.3 Q1 B3. Epub 2021 Jan 22. PMID: 33493649IF: 3.3 Q1 B3; PMCID: PMC8009819IF: 3.3 Q1 B3.
[ 10 ] 中国营养学会 . 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T/CNSS 021 — 2023) [ J ]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23, 44 ( 9 ) : 1335-1337. DOI: 10.3760/cma.j.cn112338-20230804-00055
策划制作
合作作者:Leah
策划:阿发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大家记得把丁香医生设为星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