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底牌藏了这么久, 原来日本的汽车梦, 就这样被我们轻易击碎

前不久,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痛批电动车是低级产品,可没想到没几天,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就已经突破全球60%的份额。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1992年布局,到现在已过去了30多年。非常幸运,我们已经终于有了底牌。

大量中国汽车出海作战,就连日本本土都遭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围剿进攻。

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日系车在华销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日产汽车甚至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这都是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巨大威力。

而这,并不是日本面临最危险的情况,最危险的情况其实是氢能源技术。这是日本汽车工业的最后底牌,但现在,也已经被中国车企打的体无完肤。

氢能源密度是汽油的三倍,锂电池的120倍,加注能源只需要3分钟,续航里程突破1000km,排放物只有水,再加上日本掌握了83%的燃料技术电池专利,怎么看日本都不可能输。

而中国氢能源技术呢,2022年以前一直都被束手束脚。一方面是由日本的技术垄断,另一方面是大部分材料都依赖进口。就连碳纸都要从东丽集团天价购买。那时候我们制造氢能源电池成本为每千瓦1.5万元,是日本的三倍。

我们也不是不想制造氢能源汽车,之前广汽传祺在2018年就推出过,结果被丰田抡起专利大棒好一顿收拾。2022年,宁德时代又研发了氢电混合系统,结果又被本田公司起诉专利侵权。

好在我们中国汽车人没有放弃努力,2023年冬季,日本氢能源突然发现,中国的氢能源汽车专利数目超过了日本。而且更可怕的是,中国汽车采取了三种完全不一样的突围路线。

一个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发明了非贵金属催化剂,让成本降了90%,第二是武汉理工突破了第三代质子交换膜技术,寿命突破了3万小时,第三是上海交大研发了液态有机储氢技术,绕过了日本的氢能源专利。

这三招直接把日本给打懵了,他们的氢能源霸权就此土崩瓦解,以至于丰田还要反向采购我们的燃料电池系统。之前丰田汽车的质子交换膜每千瓦报价为3000元,中国人做了之后就变成了800元。

现在情况已经变了,现在是日本开始死守着车用燃料电池,可我们已经开始建设全球第一个氢能炼钢基地。我们的成本比日本的还便宜,从商用性来说,也要比日本的前景更加广阔。

现在全世界每新建三座加氢站就有两座是我们中国的,这就导致日本的氢能源王牌彻底失效,日本汽车王国最后的防线也土崩瓦解。而氢能源已经是日本最后的挣扎,挣扎失败之后,日本的时代也就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