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女儿的“棉花糖爸爸”举办团圆宴:继续卖棉花糖,车上其他寻人启事贴不会撕|封面头条
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贵州纳雍县报道
寻女19年后,陈生梨一家在今天(4月21日),正式举办了一场团圆及答谢宴。
4月20日一早,陈生梨和家人便开始忙碌,他们在院落中扫地、备菜,准备迎接客人。不久前,陈生梨失散多年的女儿陈杨梅在昆明找到,已于近日回到家乡贵州纳雍县。
不少寻亲家长陆续从各地赶来,此前“余华英拐卖案”中的受害者杨妞花也将出席,并主持宴会。
19年前,陈生梨带着妻子和3岁女儿陈杨梅,在昆明新南站广场摆露天卡拉OK。围观者众,由于生意忙碌,陈生梨让小杨梅去找旁边的妈妈。
谁知这一去,就是19年。
陈生梨记得,当时,他忙得不可开交,女儿抱着他撒娇,一会儿亲亲爸爸左脸,一会儿亲亲右脸……
女儿丢失后,陈生梨开始学做棉花糖。他心想,小朋友喜欢吃棉花糖,万一女儿要买棉花糖,父子俩就可能相遇。后来,陈生梨便有了一个“棉花糖爸爸”的称号。
陈杨梅回家后,姐姐陈金凤带她逛了家乡纳雍县城。
陈生梨说,以后他还会继续卖棉花糖,“因为不会做别的(营生)”。那辆陪伴他在全国各地寻找女儿的面包车,他也不会撕掉上面其他家庭的寻亲启事,“想尽最大努力帮帮其他家庭。”
陈生梨(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摄)
陈生梨为迎接女儿搬新家,以后还做棉花糖
找回女儿后,陈生梨度过了忙碌的一周。
6天前,他接到警方通知,得知经DNA比对,他丢失19年的女儿“小杨梅”确认在云南昆明找到。他和家人赶紧开车到昆明,正式与女儿完成认亲。回贵州后,又开始准备团圆宴。
谈话间,他的手机铃声也不时响起。
2006年,陈生梨夫妻带着女儿四处做小生意,摆露天卡拉OK。那年的10月19日晚,他们年仅三岁的女儿小杨梅在昆明新南站广场失踪,随后失去下落。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印寻人启事,满大街贴。”陈生梨说,寻人启事写着,陈杨梅出生于2003年5月,圆脸,大眼睛,右边太阳穴头发下有一颗小黑痣,“小杨梅出生在浙江余姚,余姚产杨梅,当时也是吃杨梅的季节,舅舅就为她取了这个名字。”
随后的多年间,他奔波在全国各地找女儿,因为一边卖棉花糖一边寻亲,他也被称作“棉花糖爸爸”。
提起这一称呼,陈生梨表示,这是因为他看到别人卖棉花糖,都是在学校门口、广场、公园这些孩子多、人多的地方。他就想学着做,“她(女儿)有可能会来找我买棉花糖,我就能认到孩子了。”
2025年4月18日,陈生梨一家从贵州纳雍开车赶到昆明,并于次日正式与女儿完成认亲。
陈生梨回忆,确认完亲子鉴定报告后,他和妻子时隔19年终于再次见到了女儿,女儿的脸型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哭得什么都看不清了。”
陈生梨发现,其实女儿在今年3月15日曾给他打过一次电话,说自己很像他家的孩子,“她说,你女儿肚子上有没有一块胎记,我说没有。”陈生梨回忆,他们经常接到这类电话,当时他建议对方去采血。
此前,陈生梨也曾表示,他从警方处得知,女儿没有户口,为了上户口采血,才与他比对成功。他也说,女儿就在当年失踪的城市昆明生活,他们尚不清楚她失踪后发生了什么。
陈生梨说,以前,他们租住的房屋只有30多平方米,为了迎接女儿,他提前看了一处房子,已搬入新家。
找到女儿后,他还会继续卖棉花糖。他开着全国各地寻找女儿的面包车,他也不会撕掉上面其他家庭的寻亲启事,“我上岸(寻子成功)了,还有很多家庭没有上岸。”
陈杨梅的姐姐陈金凤(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摄)
姐姐给妹妹买新衣 ,“尽力弥补这些年的遗憾”
4月19日晚,陈杨梅时隔19年再次回到了家乡纳雍县。
陈生梨的大女儿陈金凤说,她和家中另外一位小妹陪伴杨梅度过了回家后的第一晚,“三四点钟才睡,一直在聊天。”
第二天,她带陈杨梅逛了纳雍县城,也给妹妹买了新衣服,“从知道找到她的时候,就在想给她买什么样的衣服,但是不知道她的身高体重。”
陈金凤身穿蓝色碎花裙,外面是一件红色针织衫,她说,这身衣服是杨梅为她挑选的。
陈金凤比妹妹年长两岁,陈杨梅丢失时她也仅五岁。
说起父亲寻找妹妹的经过,陈金凤也忍不住哽咽。她说,爸爸常年奔波在外,十分辛苦,她都不怎么敢看爸爸发在社交账号上的视频。这次听爸爸说妹妹找到了,她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正式见面前,一家人和妹妹第一次通电话时,她哽咽到说不出话。“后来去见她,我就想一定要开开心心的,但是我看到她还是忍不住落泪。”陈金凤说,之前她会猜测妹妹过得不好,见到妹妹后,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妹妹性格开朗,她比我想象中过得要好很多,很踏实。”
陈金凤说,妹妹对小时候的记忆已很模糊。认亲后这段时间,她和妹妹一直保持着联系,“会聊她的过往、生活的经历,还有我们小时候的趣事。”
陈杨梅回家的当晚,他们还在叔叔家模仿小时候的照片合了影。“还原了小时候拍照的那个场景,叔叔抱着表妹,然后我站在妹妹的旁边。”
“其实我内心是希望妹妹从小到大一直在我身边。”陈金凤说,有时候她会想,自己不在妹妹身边时,她经历了什么,会不会被别人欺负,“(以后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这些年对她的遗憾吧。”
陈杨梅和亲人模仿合影的童年照(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摄)
“带着对家人的期待,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与父母家人一样,陈杨梅对于能找到至亲,也十分激动。在与父亲见面后,她注册了社交账号,向所有关心她的人报告认亲进展。
4月19号早上8点过,她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内容是爸爸陈生梨凌晨2点给她打视频电话,说睡不着,想她。她也显得很开心,安慰爸爸,“20号就过来了。”
由于爸爸用的普通话,前面几句,陈杨梅在回应时也讲普通话,但后来她改讲昆明话,并轻声劝爸爸,“要早点睡。”
视频配文,她这样写道:昨天晚上爸爸两点半都还激动的(得)睡不着,我也是心里充满了期待,希望赶紧回家看看。
当天下午5点,陈杨梅发布了第二条视频。视频内容,是爸爸牵着她手的一张照片。她配文:重逢第一天,爸爸紧握我的手,走了很长很长一段路。
视频中,她配音,说看了一下爸爸的作品,“大概了解了一下他寻找我这19年的辛酸路程,还是十分感动的,他竟然这么久了都没有放弃我……”
4月20日凌晨1点20分,陈杨梅又发布了第三条作品。这是一张她和姐姐的合影,当时她两岁半,短头发、穿一件红色外衣,手里拿着玩具,姐姐穿一身粉色衣服,面带微笑。
视频的配文,她这样写道:
回家的路,走了近20年,明天终于要到家了,既紧张又十分期待。带着对家人的期待,踏上回家的路,爸爸妈妈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