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乱跳”可引发中风,微创技术精准消灭病灶
现代快报讯(记者 梅书华)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心脏“电路系统”故障导致的“乱跳”,可能引发中风或心衰,需早发现早干预。截至2023年,中国房颤患者数量估计在1000万至2000万之间。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显著上升,尤其在60岁以上人群中更为普遍。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房颤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前不久,在陈绍良教授领导下的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由钱炜春主任成功实施了房颤脉冲消融治疗,让53岁的陈先生(化姓)恢复了正常生活。
反反复复心悸,胸闷持续了一个多月。陈先生察觉身体不对劲后及时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钱炜春发现他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心慌等阵发性心房颤动症状,这会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钱炜春告诉记者,心脏像一个精密乐队,正常情况下由“指挥家”(窦房结)统一发号施令,控制心房和心室按固定节奏收缩(60—100次/分钟),把血液泵向全身。房颤发生时,指挥家“罢工”,心房里的心肌细胞开始“各自乱放电”,导致心房每分钟“狂抖”300—600次,完全失去规律,心室也跟着“手忙脚乱”。
此时,患者会出现心悸心慌、疲劳无力、头晕或昏厥、胸闷胸痛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约1/3患者无明显症状(沉默型房颤),体检或中风后才发现。
“房颤的危害不只是‘心跳乱’那么简单。”钱炜春介绍,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飙升5倍,长期乱跳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未经治疗的房颤患者死亡率比健康人高2倍。
面对这一疾病,该如何进行治疗?钱炜春表示,从“控节奏”到“断乱源”,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或至少控制心室率 预防血栓。一方面是药物治疗,但是药物需长期服用,可能伴随出血或副作用;也可以用电流“重启”心脏,瞬间恢复正常节律,这类似手机强制关机重启。
此外还有导管消融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医生通过大腿血管插入导管,用射频或冷冻能量精准“烧掉/冻死”心脏内乱放电的病灶,如肺静脉异常放电点。这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主要用于精准摧毁病变组织,比如心脏异常电路或肿瘤,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最终,钱炜春充分评估陈先生的病情并征得他及其家属同意后,实施了“脉冲电场消融术”。术中,患者4条肺静脉均实现100%电隔离,整个手术过程仅耗时40分钟即顺利完成。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术后陈先生恢复良好,成功恢复窦性心律。“脉冲消融技术是房颤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进步,随着这一技术的引入,我们将会用它帮助更多房颤患者。”钱炜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