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第二届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4月12日至13日,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届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广西桂林成功举办。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洛忠,教育学院院长张爽带领学校课程与教学论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出席会议。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部分中小学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干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王洛忠代表首都师范大学致辞。他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坚守师大姓 “师”的初心使命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形成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双向赋能、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同频共振的鲜明特色,并回顾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共同发起创办这一学术盛会的历程和首届大会的盛况。他指出,首届大会的工作成效和“1 1” N的会议机制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的肯定性批示。

本次会议以“自主知识体系与原创性教材建设”为主题,重点围绕我国优秀教学成果蕴含的中国经验、课程教学论基本原理及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课程教学理论建构与创新、课程教学论教材建设的原创性与中国特色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田慧生教授以“从教育的三大属性看课程与教学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特征”为题作开篇主旨报告,强调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准确认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本质规定。石鸥教授作“课程与教学论的时代转型与数字化建构”的主旨报告,提出要努力构建和丰富课程与教学论的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推动课程与教学论母体的革新与改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攀峰教授、吕晓娟教授等师生代表分别在分论坛及研究生论坛作大会发言、进行学术交流。

闭幕式上,田慧生作总结发言,他从“话题前沿”“研讨深入”“参与广泛”三个方面对大会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期待学术界同仁一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共谋新时代教育学学科发展,在不断凝练中国教育实践经验的同时,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需求,共同推进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生命力的自主知识体系。

(来源:教育学院;作者:谭敏; 值班编辑:何雨阳、王闻彬、杨渊凯;责任编辑:扈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