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曹德旺妹妹IPO敲钟了,200亿

来自公司官方公众号

期间,曹芳还与同为福耀玻璃副总经理的陈继程,共同创办了新中源创投,从事风险投资。又与丰田合资,成立了新中源丰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由曹芳担任董事长。这些经历,都为日后投身动力电池埋下伏笔。

2014年,曹芳因“个人年龄原因”从福耀玻璃退休,这一年她55岁。此后,曹芳与陈继程进一步加码电池赛道,2016年两人成立正力投资,从事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领域的投资,当中就包括入股了塔菲尔新能源。

资料显示,塔菲尔新能源成立于2015年,由宁德时代一批老员工创立,专注于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正力投资出手后,2019年在苏州常熟正式重组成立正力新能,全面承接塔菲尔的技术、产品和客户关系,宣告曹芳正式下场造电池。

至此,一匹动力电池黑马进入大众视野——正力新能总部设在常熟市,2021年一期基地投入运营。又在南京和东莞落子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先后推出乾坤电池、储能电池、钠离子电池、航空器用电池等多项产品及新技术,业务线从纯电动车到混合动力车,再到储能和飞行器电池,将陆海空领域全覆盖,这在行业中并不多见。

需要注意的是,正力新能一度“踩雷”威马汽车。招股书披露,2021年和2022年,威马汽车均为正力新能的第一大客户。但在2022年,威马汽车深陷经营困局,直接导致供应商正力新能在2022年计提10.2亿元的应收账款以及存货减值损失,也因此在该年度亏损17.2亿元。

虽然正力新能融资历程不多,但身后依旧VC/PE云集。

2022年,正力新能完成2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股东有海松资本、南京江宁、中金上汽、新兴产业基金、东南新能等机构,投后估值144亿元,成为常熟市第一家独角兽企业。

而在递交招股书前夕,2024年7月正力新能又完成10亿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82亿元。本轮由新中源创投、东南投控及苏创投·国发创投旗下的苏创新能源基金等联合投资。

谈及这轮投资,国发创投表示,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领域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动力锂电池行业呈现出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电池市场逐渐向龙头企业集中,正力新能作为国内主要的行业参与者,机会与风险并存。但从企业发展轨迹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趋势来看,正力新能具备发展潜力。

通过股权穿透可见,曹芳哥哥曹德旺也通过福建耀华间接持股正力新能。招股书显示,曹德旺全资拥有的三益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福建耀华73.56%的权益,而福建耀华持有正力新能2.52%的股份。想必正力新能的崛起,也离不开曹德旺在背后的默默扶持。

不过正力新能在招股书中坦言,目前的产能尚未达到最佳的规模经济效益,其规划到2026年将电芯产能增加至50.5 GWh,较现有产能增加一倍。此次赴港募资的主要目的,也是投入于产能扩张。

一座新能源隐秘重镇

这是常熟新能源产业爆发的一抹缩影。

常熟市,简称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名。这里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片鱼米之乡,素有“江南福地”美誉。但在过去,常熟也面临着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发展比较粗放”以及“集约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在产业转型等方面,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常熟当前正以牵头苏州汽车、新能源、声学三大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着力点,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加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

凭借着转型之势,常熟市2024年GDP突破3000亿元,成为中国第五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县级市。换言之,这一苏南小县城,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超过全国千分之二的GDP。

这当中,常熟的新能源产业更是乘势腾飞。例如氢能产业基本形成“制、储、运、加”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光伏产业则汇聚阿特斯等行业领先企业 38 家;车用锂电池产能占苏州 90%以上、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领域形成了江苏省最具特色的氟化工园区、生产全球市场 95%的锂电级PVDF、六氟磷酸锂等关键材料市场份额全球前五。

放眼望去,一个个常熟系独角兽正在冲出。去年7月,亨通高压新引入龙岩鑫达、宝武绿碳、苏创投、珠海横琴和芜湖信亨五家战略投资者,金额总计为5.6亿元。此前5月份的融资中,亨通高压投后估值已达185亿元。

还有未势能源也来自于常熟。脱胎于长城汽车,未势能源的主要产品涵盖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氢系统、瓶阀及减压阀等。2021年12月,未势能源完成9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破40亿元,由国投招商、人保资本联合领投,讯奇科技、建信股权、智科产投、德载厚资本和招商证券投资参与投资。时隔一年,未势能源又完成5.55亿元B轮融资,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领投,A轮领投方国投招商持续增资,立本能源跟投。

纵观常熟新能源产业集群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常熟编制印发了《常熟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2025行动计划》《常熟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九个一”重点工作任务,与苏创投合作成立5亿新能源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全面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而在《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后,常熟市也提出,将全力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聚集重点企业超150家,产值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力支撑苏州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经验表明,新兴产业攸关一座城市的命运。谁能抓住产业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的财富地图上占据最佳的位置。如今站在历史潮头之上,常熟将新能源大旗扛在了肩上,开启新一轮产业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