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打赢生命保“胃”战!早发现、早治疗,别让胃里的“敌人”潜伏

4月15日-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癌症防治,与生活细节息息相关,胃作为人体重要消化器官,现代生活的种种不良习惯正威胁人们健康,成为胃癌诱因。

胃癌是如何引发的?如何养护胃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刘华进行了详细介绍。

引发胃癌的原因

饮食过热:过热的食物会直接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造成胃粘膜充血、水肿、蛋白变性等,长期如此,增加癌症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65摄氏度以上的食物列入了2A类致癌物清单。

高盐饮食:咸菜、腊肉、泡菜等高盐食品不仅会加重胃部消化负担,还会提升患胃癌的风险;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能性;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在胃内会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属于强致癌物,可直接促使胃癌的发生。

胃酸侵蚀:不按时进餐或暴饮暴食,都会使胃部承受巨大压力。空腹状态下,胃酸pH值可达0.9 - 1.5,呈强酸性。

▲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胃酸会侵蚀胃壁,进而诱发胃炎甚至胃溃疡。

▲暴饮暴食会加重胃部负担,延缓胃排空时间,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除上述三种不良饮食习惯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威胁胃部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

健康科普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够在胃酸环境中存活的细菌,被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物。该细菌通过尿素酶分解胃酸,得以在胃内长期生存,进而导致慢性胃炎。

它会直接损伤胃黏膜,长期感染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使胃黏膜萎缩,提升癌变几率。

早筛查早诊治

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90%,然而,中国约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此时生存率低于30%。因此,及时进行胃镜检查、开展胃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

胃镜能够直接观察胃内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如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等,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自筛自查

胃癌在早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且持续2周以上,需予以高度警惕:

▲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进食后症状加重。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食欲减退。

▲出现黑便或呕血,这可能提示胃出血。

如何预防胃癌?

1、合理饮食

减少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5克(约一啤酒瓶盖)。

少吃腌制食品:少吃咸鱼、腊肉、泡菜,多吃新鲜蔬果(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胺形成)。

不吃过热食物:食物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为宜,适当延长放置时间,避免急切食用过热食物。

2、健康起居

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精神压力,情绪状态会影响胃酸分泌。

规律三餐:加班或没时间吃饭时,可备无糖苏打饼干、坚果,每餐七分饱。

3、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胃癌家族史者等高危人群。

科学检测:碳13/碳14呼气试验(无痛便捷)。

正确治疗:四联疗法(2种抗生素 质子泵抑制剂 铋剂),严格遵医嘱,避免耐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蕾 江晓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