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瓯越新篇·温州学文献速递 2025年3月(总第三期)

“瓯越新篇·温州学文献速递”是温州市图书馆“温州学文献中心”推出的月度专栏,旨在记录与展示温州学文献中心的文献上新与受赠情况。每一期将简略介绍当月新增的地方文献、特色文献,挖掘新增文献的价值,表彰捐赠者的贡献。通过这个专栏,我们希望传承温州文脉,弘扬捐赠者的文化情怀,让更多人了解温州学文献的价值与魅力。

2025年3月(总第三期)

瓯越新篇·温州学文献速递

2025年3月,温州学文献中心承蒙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受赠图书 63种103册

2025年1月,市民金成哲先生专程来馆,捐赠其外祖父戴向中先生的一批藏书。戴向中,字治中,小名兰生,1936年6月出生,温州鹿城人。初小文化,12岁在青田鹤城当学徒,1953年2月入伍,1957年复员后在医药、化工行业任职。他热爱文艺,长于诗词创作,曾为浙江省、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海口市作协会员,温州市诗学会特邀理事及温州市老干部长青诗社社员。诗词积稿700余首、发表300余首,获奖7次。2024年,戴向中先生去世后,外孙金成哲先生代表家属将先生藏书四百余册捐赠我馆,其中127册为温图缺藏,经采编编目,陆续入藏我馆。这批图书以诗词作品为主,包括戴先生自著的《《空谷幽兰:戴向中诗集》、温州本地诗词刊物《永嘉诗词楹联》《苍南诗词》《瓯海诗词》《长青吟叶》《寒松》《桑榆翰墨》,以及《未了室诗文》《八一斋文集》《西溪诗文集》《骏声诗稿》等全国各地诗人的诗集。藏书扉页钤戴先生私印“戴向中印”“乐在其中”,并手题购书年月及地点,部分还有题辞如“欲知千古事,需读五车书”“攀书峰必自有路,渡学海岂怕无边”等,从中不难看出戴先生对它们的珍视之情。这批藏书虽多为非正式出版物,但地方特色和专题性都很突出,补充了我馆地方诗词文献的特色馆藏,也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温州诗词文化提供了参考。

民国年间,温州乡贤黄溯初(黄群)热心地方文献,购书数万卷,并抄缮乡贤遗著四百余种,筑敬乡楼以藏之,后该楼不幸毁于火灾。1928年,黄群请沪上丹青名家汤涤、姚华、萧俊贤分别作《敬乡楼图》,梁启超、陈衍、郑孝胥、刘景晨、刘绍宽等名流均有题跋。时至今日,各版《敬乡楼图》均已失传,而题跋尚存者有十七家。二〇二四年,温图地方文献工作委员会委员方韶毅先生请王建秋重绘《敬乡楼图》,由张如元先生题端,张索书黄溯初自题诗,制成十八米长卷。另册配以陈忠康、戴家妙等当代书家抄写的题跋十七则,一函二册,共印八十套,温图受赠者编号二三。方先生仰慕黄溯初,酷好收藏乡邦文献,自题书斋曰“小敬乡楼”。在黄溯初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这份集温州当代名家之力而成的《新敬乡楼图》的印行,无疑是一件有功于表彰先贤、传承文化的盛事、雅事。

金临轩美术馆捐赠的《钵翁手笔:苏渊雷作品集》,内容分为墨迹、印鉴、文献、旧影三部分,主要收录著名温籍诗人、书画家苏渊雷与友朋的书画作品、佛教艺术、钵水斋唱酬录、家乡情和钵翁传略等内容。

瑞安市图书馆捐赠的《永嘉学派奇缘》,以漫画的形式介绍了永嘉学派的学者,如周行己、薛季宣、陈傅良、郑伯熊、叶适的主要思想和社会活动,以及他们在经济、教育、政治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杨平宇先生捐赠的《外资质量与中国经济动能转化》,以新时代为背景,深入探讨如何将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源性发展动力转化为内生性发展动力,并以此为出发点,从外资引进的质量角度,分析经济新动能的培育路径,并构建一个外资推动经济动能转换的理论模型。基于此理论模型,书中从树立外资质量新理念、创新外资引进方式、推进国内区域一体化、建立双元开放体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六个维度,提出了前瞻性、有操作价值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