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宜君文博LOGO征集中!
为更好地展现宜君县文管所、宜君县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提升文管所、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宜君县文管所、宜君县博物馆(简称宜君文博)LOGO设计方案。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主办单位
宜君县文管所宜君县博物馆
二、征集对象
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个人、团体、机构均可参加。
三、设计要求
1.主题鲜明:
LOGO设计应充分体现宜君县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能够准确反映文管所、博物馆的定位和理念。
2.视觉表现:
LOGO应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延展性,便于在各种载体和环境中制作应用,如网站、宣传品、文创产品等,确保在小尺寸(如名片,文创产品)和大场景(如建筑墙面,宣传网站,活动海报)中均能清晰辨识。
3.应用兼容性:
提供LOGO标准图形、标准色及反白版本。
需适配线上线下场景,包括文件印刷,数字媒体,活动物料等。
四、投稿要求
2.需附300字内设计说明(Word文档),阐释创意、寓意及色彩逻辑。
邮件命名格式:“宜君文博Logo征集 作者姓名 地址 联系电话”,邮件主题同命名。
3、所有应征原始稿件均应注明作者真实姓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五、征集活动时间
自征集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5月15日截止(发送电子邮件投稿日期以发送日期为准)。
六、相关说明
1.征集结束后,我所(馆)将组织专家对所有投稿作品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将在宜君县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公布。
2.本次征集活动截稿后,将邀请有关专家对作品进行评选,并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并颁发证书。对入围和采用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作者相应稿酬。
3.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应用于宜君县文管所、宜君县博物馆的各类宣传推广活动中。
七、特别说明
1.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且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过,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否则一切后果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入选作品如有涉及著作权、版权、名誉权等纠纷,与作品征集方无关,均由作者本人负责。
2.所有投稿作品恕不退还,请投稿者自留底稿。
3.作品一经采用,获奖作品的著作权、使用权等相关权利归宜君县文管所、宜君县博物馆所有,主办方拥有作品修改、组合和应用权、永久使用权,有权在主办方其他宣传中合理使用,并有权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商标注册。
4.本次征集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宜君县文管所、宜君县博物馆所有,凡获奖者均视为认可本说明内容。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附:宜君概况和宜君县博物馆及境内文物概况;
宜君县博物馆
2025年4月15日
宜君县博物馆及境内文物概况
宜君县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古县城龟山之巅,是一座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先后被评选为西北大学研学基地、市级研学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该馆成立于2009年,占地面积11302平方米,由庆云阁、九龙壁、嫘祖故事长廊、宜君赋、重修九龙壁记、石刻展示长廊组成。馆藏文物532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0件,三级文物83件,一般文物426件)。展陈面积790平方米,由文明发轫、长城风云、首善之区、宜居之所四个陈列单元构成,展出珍贵文物206件。馆藏文物特色鲜明,尤以汉代的铜器、西魏福地石窟、清代杨素蕴的玉器最具代表性。
千年古县宜君,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存丰厚。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采猎牧耕、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早期文明。历史上商周时期的鬼方和猃狁,同属黄帝文化圈。秦汉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以及宋时的金和夏都对峙于这里。在民族矛盾缓和的年代,这里又成为南北方各民族经贸交流的集散地。宜君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区,从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到宋代,这里形成了浓厚的礼佛活动氛围,佛教造像和石窟星罗棋布,成为我国石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宜君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29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一般文物点274处。宜君县境内分布着从南北朝至宋代多个历史时期的石窟,有13处摩崖造像石窟被统一命名为宜君石窟群,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石窟造型各异、体态丰富、形象秀美,为研究我国佛教、道教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战国魏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较早的长城之一。魏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地处中原腹地,四面受敌。为了抵御秦、赵、韩等国的进攻,魏国开始修筑长城以巩固河西边防。宜君县是关中平原通往陕北高原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显著。魏长城的修建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貌,依山势而建,蜿蜒起伏,宛如一条横卧在山脊之上的巨龙,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是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位于县城北部彭镇境内,分布在210国道沿线的山梁与残垣之上,依山就势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军事防御屏障及攻守兼备的军事要塞。2012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将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作为中国早期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六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长城遗址总长9594.5米,其中留存2993.5米,整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由6段城墙遗址、10处烽火台遗址和1处城址组成,由10厘米厚夯土层堆砌而成。
来源:宜君县博物馆
宜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