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察丨“五一”假期将至,“银发族”错峰慢游带动旅游升温
银发旅游是银发经济的重要赛道之一。越来越多老人在退休后选择走出家门,饱览大好河山,给旅游市场带来新变量。
随着“五一”假期临近,成都文旅市场悄然出现一股不同以往的“先热”趋势——“银发族”在假期来临前抢先启程,他们以深度游、自驾游、康养游为主,旅游节奏慢、停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带动旅游订单量提前升温。
银发人群偏爱“错峰出行”
近期该群体旅行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两成
“有没有康养性质的团?不要天天赶路,更不能强制购物。”15日下午,65岁的张阿姨在成华区一旅行社门店,询问近期旅行团的行程安排。她说,自己和丈夫退休后,一年要旅游三四次,少则花费三五万,多则十来万。
另一位柳阿姨,今年63岁。旅游对她而言,已不只是“看看风景”那么简单,而是休闲、疗养、社交、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生活方式。
银发族偏爱错峰出行,不仅提升了出游体验,也在无形中拉长了旅游旺季,缓解了传统节假日的接待压力。根据携程数据显示,平台上“银发民宿”曾在2周内售卖超过600间夜,平均住宿天数超5天。当前,50岁及以上银发人群已占携程用户整体的10%,近期,该群体旅行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两成,他们的购买力高于携程用户平均水平的30%。此外,数据显示,银发人群在工作日的出游占比最高,约占6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其中,17.6%的中老年群体每年旅游三次及以上,40.8%的中老年人每年旅游一到两次。
“银发游”市场升温
产品服务在不断细化及专业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成都各大旅行社、OTA平台、文旅机构对银发市场的关注程度显著提升,产品服务也在不断细化、专业化。
在春熙路附近的一家线下门店,工作人员小郑忙着接待前来咨询“五一前出行”的老人客群。“他们主要避开假期高峰,出游时间灵活,普遍追求舒适和品质。”小郑介绍,他们公司专门开发了多个“慢节奏 不挪窝”的康养团和散拼团,比如云南丽江8天团,前4天安排景区游览,后4天就在一家度假酒店自由休整。小郑表示,“现在的老年游客并非一味追求价格便宜,而是愿意为品质买单。”
针对老年人行动和健康特点,旅行社在交通、住宿、餐饮方面做了不少适老化调整:酒店统一安排一楼或电梯房、提供低盐低糖的饮食选择、随车配备血压计等健康监测设备,还有导游全程陪同,旅游专列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仅线下发力,携程、途牛、同程等互联网平台也纷纷上线专属服务,如支持子女代订行程、同步行程通知,上线“银发友好”房源认证等。
银发旅游消费出圈
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分层化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超过22%。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银发族将是最具消费潜力的旅游人群之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银发旅游是老龄产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银发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旅游市场更加厚实,也反过来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升级。银发旅游市场已从‘量增’转向‘质变’,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分层化趋势。传统旅游市场应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尤其是博物馆、美术馆,适合银发客群旅行的海滨城市、古镇以及住宿酒店等场所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满足老年游客的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在老年群体重新定义旅行的过程中,也为成都这座城市的文旅发展带来了新的灵感与方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图片 主办方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