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精华艺考:用“双轨制”教学法破解艺考生文化课成绩提升难题

2024年艺考“新政”落地,改变了艺考生的备考模式。此次“新政”大幅提高了文化课的成绩要求,让本来文化课底子就薄弱的众多艺考生面临着很大挑战。

而这也让传统的“两段式”备考模式暴露出重专业、轻文化、最终影响文化课成绩提升的弱点,而一种名为“双轨制”艺考模式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种缺陷,它通过精准化的时间管理、动态分层的教学模式以及全周期的成长护航举措,成为破解行业痛点的“利器”,为艺考生们找到了突破文化课成绩提升的有效方法。

文化课成艺考生“拦路虎”,“两段式”学习模式“难辞其咎”

随着2024年“艺考”新政的落地,各个艺术类院校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有了显著提升,从原来的300多分提升至普通类本科线,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个巨大挑战。据北京精华学校艺考中心负责人王玉婷介绍,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2023年及之前的动画、漫画、新媒体艺术等专业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是特殊类招生控制线的60%,按2024年北京市高考特招线523分来算,文化课要求仅314分;而2024年调整变成普通类本科线后,文化课成绩要求变成了434分,整整提高了120分。中央美术学院情况同样如此,2023年及之前的造型艺术、中国画、城市艺术设计、文物保护与修复等专业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是特殊类招生控制线的75%,按2024年北京高考特招线523分来算,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为392分,相比普通类本科线的434分低了42分。从2024年录取数据看,有不少拿到校考机会的学生因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划线要求而失去了报考资格。

“新政实施后,文化课成绩在艺术类专业录取中的比重显著增加,甚至能和专业课成绩平分秋色。新政对艺考生的文化成绩提出了更高要求,录取规则基本统一为‘文过专排’,即考生首先要达到报考院校设定的文化控制线,文化成绩过线后再按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因此,文化课‘裸分’成为一道重要的‘门槛’,且‘校考’文化课按照普通本科批划线,相较往年自划线,文化课‘裸分’‘门槛’提高了近100分”,王玉婷指出。在她看来,2024年“艺考”新政带来的不仅是录取线的跃升,更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数字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教育主管部门对艺术人才的综合素养有了更高要求。

除此,考生及培训市场现状也成为导致文化课成为艺考生升学路上“拦路虎”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化课和专业课在学科特点上有很大差异,文化课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而专业课则更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且专业课的考试内容通常较为复杂,考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这就使得校考生在转换学习状态时常常面临困难,因为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但校考生由于时间紧张,难以保证足够的阅读量;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强,需要系统学习和训练,基础薄弱的校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跟不上进度;英语学习依赖长期的词汇积累和语法学习,校考生因缺乏语言环境,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总之短时间内的文化课学习难以深入掌握核心知识”,王玉婷指出。

从考生情况看,部分考生在备考文化课时学习方法不当,例如过于依赖死记硬背,忽视理解和思考,或缺乏计划性导致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学习效率低下。同时,备考过程中,考生还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学习状态和效果。加之学科知识不断更新,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的考生也面临挑战。另外,文化课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对考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整合能力不足的考生在解题时往往会遇到阻碍。

艺考生面临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备考时间分配不均、学习方法不当等诸多挑战,如果经过有效、合理的培训,也许能使问题得到缓解甚至完全解决。但在王玉婷看来,传统的美术生“两段式”的学习模式,导致考生在备考上重专业、轻文化,严重压缩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最终影响到文化课成绩的提升。“很多学生从高二时的7月甚至更早便进入画室进行集训,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底、3月初校考结束,这中间有8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停止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一些高一、高二文化课基础本就不扎实的考生来说,长时间不学文化课,让仅存的文化课知识大量遗忘。而校考后仅剩两三个月时间,部分考生很难迅速提升文化课成绩,还有些考生盲目参加校考,最终校考证没有拿到,白白浪费了三个月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当80%的校考合格者因文化课折戟考场,传统‘专业集训 文化冲刺’的割裂模式已显疲态”,王玉婷指出。

“双轨制”教学模式成为破解行业痛点的“利器”

在新政带来挑战、“艺考”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仍有不少学员成功突围,昱祯便是其中的一员。作为精华艺考中心 2024 届学员,入学时她的美术基础还是零,但她的文化课成绩在550分左右。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联考冲刺阶段,精华依据她的实际学习情况,持续进行目标制定与优化。起初,为她规划的目标是综合类“985”院校,但随着学习的推进,联考结束后学校为她量身定制了“清央冲刺计划”。通过学校精心培育以及自身的不断努力,昱祯一路奋进,最终斩获了清华美院设计学类全国第18名、中央美术学院造型专业第129名、文化课高考560分的好成绩,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另一名精华艺考学员铠源的经历同样可圈可点。由于特殊原因,铠源高一下学期开始休学,高中知识仅学了一学期,可以说入学时的美术和文化基础几乎为零。但经过一年学习,他实现了逆袭,联考达到238分,文化课成绩达到454分,成功被“985”院校中央民族大学录取。谈及孩子的变化,铠源的家长非常感慨,“从没学上到‘985’,双轨制教学让孩子有效地平衡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备考时间,实现了最大化的提升。”

铠源家长所说的“双轨制”,指的是精华艺考中心专门为北京美术生打造的教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历经7年研发的“艺价全包班”成功攻克了专业与文化难以兼顾的行业难题,助力新政下的艺考生提升文化课成绩。

“与传统模式相比,精华艺考‘双轨制’有三大创新,首先是精准化的时间管理,学校独创了‘四阶段’的学习模块。7 - 9 月是第一阶段,学校每天安排 4 小时文化课学习,8 小时美术专业特训,让学生的专业和文化水平同步提升。10 - 11 月进入第二阶段,每天 1 小时英语听口上机实训,搭配 11 小时美术专业考前冲刺,助力学生实现专业统考和英语听口考试的双向备考。12月-次年 2月,我们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备考方案。到了3 - 5月,也就是第四阶段,则全力进行高考前的文化课冲刺”,王玉婷表示。

其次,精华艺考中心还采用动态分层的教学模式,即专业课和文化课都实行小班授课、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采用动态升班机制。“学校专业课的师生比为1:7,此外1对1范画、改画,给予学生更高的关注度和个性化的教学。分层教学,确保学生层次相当,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学校为不同类型的艺考生制定一人一套的专属方案,使他们的高考备考不走‘弯路’”,在王玉婷看来,此举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安排,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是精华艺考推出了“全周期成长护航举措”,据王玉婷介绍,学校配备了“双导师 三顾问”团队,其中专业授课教师确保专业水平的提升,文化课教师专注文化课的提升;思教老师全天候陪伴,心理导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与情绪波动;升学规划师则定期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升学规划和科学的提升方案。

“除了三大创新,学校还有五大核心优势,一是专业教师100%具备美院教育背景,以央美、清美为主,且具备多年北京高考教学经验。二是学校由京城高考专家坐镇,文化课团队由具有多年北京高考教学经验的老师组成,还研发了《艺考36计》系列教辅资料,确保学生短时高效地进行文化课备考。三是学校有独创的大数据成绩分析系统,该系统试卷分析维度参考了北京高考考生评价报告的相关内容,还创新性地加入单科 5% 段内的成绩比较以及‘同学力’的比较,可以更科学准确地定位弱科、弱项和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的不足,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四是联考/校考全流程赋能,为每位考生配备个性化联考/校考方案并进行个性化辅导,2025届学员联考合格率100%,校考拿证率超90%,创北京地区新高。五是家庭成长共同体,建立‘家校成长档案’,实时同步学员专业进步曲线与文化课波动数据,让焦虑化为可视化的成长轨迹”,王玉婷表示。

通过实行“双轨制”,精华艺考在文化课成绩提升方面优势突显,这背后离不开其总部办学四十多年经验的积累。该校由曾连续三年培养出北京文科状元的原北京四中名师廖锡瑞先生创办。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精华学校始终秉持“名师立校”、“让每个学生都上台阶”、“完善人格、提升成绩” 等办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在打造强大师资团队、行业领先教研水平基础上,积极拥抱新技术,陆续研发出题库组卷系统、知识点测评系统、复读成绩管理系统、TTS成绩管理系统等,并获得了不少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在技术应用方面处于行业前沿┅┅通过这些不断的探索和努力,精华学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果——助力数万名学生考入了理想院校,更有数百名佼佼者成为了清华和北大的学子。而这些多年积累的经验,也成为了精华艺考快速提升考生成绩的“利器”。

王玉婷不无骄傲地表示,“双轨制”在解决行业痛点的同时结出了丰硕“果实”;以精华艺考中心2024届学员为例,97%的学员实现突破、被本科录取,60%以上学生成功考入一本以上院校,连续三年有美术零基础学员成功考入了清华、央美等名校,助力更多美术生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