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张建华:东溪古镇写生

重庆东溪古镇写生

□张建华

这些年随着外出写生次数的增多,来重庆写生办展的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来重庆了,重要的是又和朋友一起相聚写生,非常开心。

重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不光是因为朋友相聚时,重庆麻辣火锅的味道留给我的深刻印象,还因重庆城市密布的各种高楼大厦,星罗棋布,高耸入云,一望无际的视觉冲击力。重庆多高山,是著名的山城、雾都,山峦起伏,平地面积非常小,高楼大厦基本上都是依山势而建于半山腰或山顶之上,形成山外青山楼外楼,高低错落各不同的画面意境。

重庆城市地理环境复杂,为了克服城市交通不便的状况,缓解压力,城市布局匠心独具,城里城外修建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高架桥,连接于各条高速公路、轻轨和隧道之间,形成各式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很是壮观。许多第一次开车到重庆的外地人行驶在这样一条迷宫一样复杂道路上,就会迷路,看见城区却望城兴叹,进不去,是常有的事。当地人戏曰:错看一个交通牌,等于重庆白来,意思是若看错路牌,要再花几个小时才能上得来原来的路线。各种车辆行驶于各自的交通轨道之上往返驶复,络绎不绝。有的穿梭于云里雾里之间,有的穿越山间隧道,有的穿房越室而过,有的跨越大江大河,立体交叉又井然有序,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忽远忽近,忽聚忽散,如梦如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给人一种时空错位、天空之城、人间幻境的感觉。重庆真是个让人着迷而又神奇的地方,成了无数市民和网友们打卡的网红之处。这些高架桥的建设既缓解了城市交通不便的压力,又形成了新的城市景观亮点和热点,是当初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们意想不到、始料未及的。和其他城市在一个水平线上盖起的高楼大厦不同,重庆的高楼更显气势恢宏,特别高耸、雄伟。遇有云雾之时,山城若隐若现,更显神秘而幽远。

重庆周边的区、县有许多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古镇、古民居、吊脚楼、少数民族村寨,形成了非常浓郁的地域特色,吸引我们多次来重庆写生作画。像是西昌、攀枝花、合川的钓鱼城、涞滩、龚滩、大足石刻、安居古城、古县衙等。

这是我第一次到东溪古镇写生,东溪是綦江区的一个特色古镇,听东溪的当地朋友介绍,这个古镇常住人口有3万多,注册人口8万多,这与当下许多村镇都是人去楼空,只有些留守儿童和老人的村镇相比较,人口算是相当多的了。所以走在老街之上,常见赶集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街两边商户生意兴隆,购物的人流一眼望不到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担担的、背篓的、骑摩托的、开小型农用车的赶集人有几千人之多,形成三、六、九热闹的街市。街道两边布满了各式摊位,有开门面店的,有摆地摊的。这里的商户买卖也很规范,有卖各式农资农具的一条街,有卖日杂生活用品的一条街,有卖各式家具的一条街,有服装鞋帽的一条街,有小吃餐饮一条街,有剃头理发的一条街,甚至还有卖棺材铺的一条街。大街上各种叫卖声、见面打招呼声、家长里短聊天声、汽车喇叭鸣笛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足见这里还保留着原始而浓郁的古镇生活气息,活力不减当年,让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感觉。

东溪古镇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南部,地处四川盆地与贵州大娄山脉北端相连,是川黔古道上盐马商贩的重要集散点。古镇因东丁河向东流入綦江河而得名。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许多历史遗存已不复存在:如太平桥下曾悬斩龙宝剑,是川黔古道的标志性建筑,现存的南华宫、万天宫、万寿宫等明、清祠、庙、会馆尚得保存,其木刻浮雕镂空设计,工艺精湛,堪称精品,令人叹为观止。

古镇随处可见的黄葛树与明、清遗留的太平桥、吊脚楼相互辉映,共同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贯穿古镇的东丁河因地势高低,形成瀑布,整体落差达30余米,雨季来时河水奔流,飞流直下,形成多处瀑布,大小瀑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声如洪钟,震耳欲聋,令人震撼。沿河两岸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川黔盐马古道,青石板光亮而凹凸不平,更显世事沧桑,东丁河见证了东溪古镇古盐道的繁荣与变迁,也见证了古镇因盐茶贸易而繁盛不衰的历史。

东丁河畔风光秀丽,古老的吊脚楼、上平桥、太平桥、王爷庙等,构成了古镇特有的风光。四周青山环抱,溪水潺潺,宁静而清幽,古朴而静谧,东丁河、綦江河、复林河三河交汇,河岸边各式古代、现代建筑,亭台楼阁,庙宇、祠堂、廊桥和古民居相互交错,移步即景,为我们写生提供了最佳的选择。

三月的东丁河周边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油菜花和各色山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山泉、瀑布、吊脚楼和青石板路,构成了古镇历久弥新的生动画面,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久久难忘。

2025年4月

张建华东溪写生作品赏析

张建华艺术简历

张建华,1965年7月生于江苏省高邮市,1983年参军,198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199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部队从事美术专业创作三十年,入选全国重要美展三十次。先后在“美术”“国画家”“书与画”“美术界”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作品及论文一百余篇(幅)。上校军衔(正处级),2014年转业到南京书画院从事山水画专业创作整十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南京书画院专业画家。

作品曾获:

1991年 全军美术创作展一等奖

1993年 “全国93中国画大展”银奖,(美术)杂志刊登介绍

1999年 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第一名 “中国书画报”刊登介绍

2001年 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展金奖

2006年 “水墨张家界”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

作品主要入选全国美展:

1993年 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1993年 全国第二届体育美展

1994年 全国第八届美展

1995年 全国第四届工笔画展

1997年 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作品展

1998年 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展

1999年 全国第九届美展

2005年 百家金陵中国画展

2007年 百家金陵中国画展

解放军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等。

曾参与策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展”,在上海、武汉、南京、石家庄、黑龙江、甘肃、西安、大连、广西、湖南、郑州、新疆等地举办展览活动二十余次。

先后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诗意的寄居一一张建华山水画展”;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书画院主办的“墨华林泉一一张建华山水画展”“林泉高致张建华山水展”“云蒸霞蔚一一张建华山水画展”“师法造化一一张建华山水画写生作品展”等,分别在扬州市美术馆、淮安市美术馆、苏州新峰美术馆、连云港市文化馆、马鞍山市美术馆以及北京、兰州、合肥、杭州、徐州等地等办个人作品展览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