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全球第三!是什么概念?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有多牛?
什么概念?
一句话: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这部大片里,一个高光时刻的镜头,妥妥的全球金融圈C位出道,咱中国的钱越来越像“世界的钱”了。
打个比方:
做外贸的王老板,之前跟老美做生意,结算必须用美元。
那会儿美元涨,他原材料也涨,产品利润直接被汇率吃光。
美元跌,他收的钱又缩水,进退两难。
但是,当他改走东南亚路线,对方客户说:“用人民币结吧,我们这儿有人民币账户,方便!”
王老板被震惊到说不出话。
就相当于跳过中间商,用人民币直接结算。
与各国交易不用被吃汇率,能省很大一部分钱。
有数据表明,相比用美元结算,用人民币能省下3%到5%的汇兑成本。
这对于那些利润本就微薄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而且交易速度也提高了不是一个档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源进口国之一。
过去买铁矿石、原油这些大宗商品。
都得乖乖用美元结算,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
可现在形势变了。
去年1 - 8月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1.5万亿,同比激增22.7%。这意味着在大宗商品交易这个关键领域。
人民币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定价权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那问题就来了。
如今人民币能爬到全球贸易融资第三的位置。
到底有多牛?
全球第三,是个什么概念?
这就像全球货币圈里面突然多出一位。
作为第一的美元。
在全球贸易里横着走,大家做生意都绕不开它。
自然能卡别人脖子就卡。
做一单生意,辛辛苦苦赚的外汇,可能因为美元汇率的大幅变动,一夜之间就大幅缩水。
现在人民币顶着压力从一众货币中杀出。
踩着英镑、日元的肩膀,登上季军宝座。
不是靠刷票,不是靠运气。
而是真实力!它的“信用值”真的上来了!
直接决定了在国际贸易中谁更有话语权。
从香港搞离岸市场,到后来推广跨境结算,再到最近这些年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人民币买油买矿买大豆。
人民币悄无声息地挤了进去。
就好像在美元和欧元主导的牌桌上,硬生生给自己加了把椅子。
当然,这对我们老百姓也很方便。
比如你在某宝上买进口奶粉、在拼某上淘跨境好物。
商家用人民币直接结算,能省掉一大笔汇兑成本。
再比如你有空买理财。
未来就可能接触到更多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资产”。
像熊猫债、跨境基金等等。
或者你要出国,越来越多国家可以用人民币换本地货币。
不用先换成美元,节省好几道手续和费用。
说白了,你出国和不出国,人民币都更加方便。
往大的说中国在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底气更足了。
别人想轻易卡咱们脖子,可没那么容易了。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赢麻了”就能躺平。
人民币虽上位了,但美元还在第一的宝座,第二的欧元也在磨刀霍霍。
更重要的是,要保住这个位置,甚至更进一步。
咱还得继续努力,让资本流动得更自由,让制度环境得更透明。
别让人用了你钱还天天提心吊胆。
毕竟,货币这个东西,它的地位不是谁吼得响谁赢。
而是谁稳定、谁安全、谁能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可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带着一群小伙伴一起向前冲。
中国已经和40多个国家签了货币互换协议,这就好比提前建好了一个个人民币的“蓄水池”。
万一国际市场出现波动,这些国家可以直接动用人民币来应急,再也不用被美元掐住咽喉
人民币的崛起不是偶然现象,这是中国几十年经济稳健发展、不断积累的成果。
从2009年第一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别看现在才排第三,按照这个迅猛的发展速度,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和欧元一较高下了。
到那个时候,全球贸易的玩法、规则,恐怕都得重新洗牌,整个国际金融格局也将迎来全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