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潍坊安丘如何挎起“世界菜篮子”
通讯员 方文婷
安丘不通江、不靠海、不沿边,却能成为“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县”,享有“世界菜篮子”的美誉,农产品出口额连续16年领跑全省县域,蔬菜出口常年占潍坊市的60%以上、山东省的七分之一,进一步叫响了“安丘农品、国际品质”这一独特“IP”,为潍坊乃至全省农业优势产能拓展空间,提供经验遵循。
安丘农品成功“出海”的秘诀是什么?瞄准生态农业细分赛道,深耕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构建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不断引领创新蝶变,这些正是其农产品出口量质齐升的关键所在。
瞄准生态农业细分赛道
走进安丘市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机、水肥一体机等智能化设施正不断为这片土地注入新动力,旁边大片的姜田郁郁葱葱,丽蚜小蜂、捕食螨、食蚜瘿蚊等昆虫正替代农药成为农作物的“守护神”。
农场负责人王宝杰站在田边,眼中满是欣慰,他感慨道:“过去种姜完全依赖传统化肥,土壤板结得厉害。一旦姜瘟病暴发,一年的心血基本就打了水漂,现在大不一样了。”王宝杰语气中透着自豪,“我们引入了‘脱毒姜种 系统化植保’技术,化肥使用量锐减65%,土壤有机质含量从0.8%一路飙升到2.2%,亩产更是从3000公斤跃升至6000公斤。种出来的大姜品质上乘,成功叩开了欧盟等市场的大门。”
生态农业宛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安丘农业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大门。在汇海生态家庭农场,“鱼菜共生”新模式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将传统蔬菜大棚变成一个生态圈,养观赏鱼的水过滤后,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农场负责人贾国亮介绍,利用这种模式,生态蔬菜一年可种5至8茬,每茬节约成本20%以上。
点绿成“金”,生态农业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财富、新可能。从2007年开始,安丘就坚持用“国际最严标准”抓农产品质量,实施全域全程监管,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组建全省首支108人的专职农安员队伍,实行最严厉的“合格证 二维码”市场准入制度,严把“源头控制、过程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四道关口,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根基。
走进石埠子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李晓敏正在草莓种植棚里认真核实数据库中的种植信息,并在“农安宝”App上,扫入样品编号、添加现场图片,完成一次抽样,不一会儿样本就被“送”入果蔬快检实验室。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种植、检测、监管等要素信息,最终都会汇入“智慧大脑”——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平台上,安丘60万多个地块的普查信息、1000余个农资经营门店的信息库、170多个大集的开集时间和位置皆可实时查看。
在此基础上,安丘市持续创新,率先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码、生态原产地溯源码“双码”认证,为每一个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主体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电子安全码”。一旦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买家便可追溯码源,找到相应的经营主体进行维权或投诉。
生物防治“黑科技”与严格的全域全程监管体系,化作两把“安全锁”,助力安丘农产品凭过硬品质勇闯世界。
深耕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
馥郁多汁的石埠子草莓、绵软香甜的柘山蜜薯、饱满圆润的辉渠小米……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正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去年,安丘争创了全国首个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市。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已不再仅仅取决于种植规模,而是是否拥有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品牌优势。近年来,安丘市大力实施“品牌强农”行动,以“安丘农耕”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搭建“区域公用品牌 产业品牌 企业品牌”矩阵,构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特质农品、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三级培育梯队,持续放大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安丘柘山镇,蜜薯正在变成“金疙瘩”。“柘山蜜薯真是种对了,亩产4000公斤左右,一亩地能收入一万多元。”金钱洼村村民姚炳元提起自家蜜薯就乐得合不拢嘴。依托蜜薯特色农业种植,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金钱洼”。
不光柘山镇,安丘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辉渠小米同样名声在外。“我们的小米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机食品认证,用上高档包装,每斤能卖到十五六元。”安丘市百泉春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方军表示。
在安丘广袤沃野上,农业品牌建设正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这个农业大县规划建设特色杂粮、优质瓜菜等五个特色产业隆起带,绘制全域优质农产品地图,开展“一镇(村)一品”提升行动,形成了40余种特色农产品突出差异、竞相发展的格局。
目前,安丘拥有119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等国字号品牌,其中涵盖1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3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安丘大姜、安丘大葱入选欧盟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范围,品牌农产品平均溢价达25%。
讲好品牌故事、提升产品效益,安丘农产品又一次迎来了飞跃和蝶变,特色农品出口“领跑”全国。
构建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
在山东鲁丰集团有限公司食品加工车间,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肉鸡在这里通过屠宰、加工、制熟、冷冻等工序,变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预制菜品,进入全球商超。
“企业主营禽肉、冷冻面食、果蔬罐头等产品,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其中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出口市场占比超90%。”鲁丰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拉长产业链条,成为安丘农品出海的另一个制胜法宝。近年来,安丘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以融合发展为导向,形成了果蔬加工、肉类加工、饲料加工、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打造出了以大姜、大葱、禽肉等为主的14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了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此外,安丘农产品加工“集群效应”非常突出。走进高端食品产业园,斧创农业、立群食品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在这里扎根,与产业园周边布局的今麦郎饮品、中粮面业等联通,孕育出一个新的产业集聚中心。诸多外资企业也被安丘雄厚的农业发展基础吸引,纷纷在此建厂,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日世(潍坊)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正助力安丘更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链式思维”与“集群效应”,增加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抱团出海”的底气。近日,安丘组织了源清田、大顺食品、鲁丰集团、鑫硕食品等多家龙头企业赴日本参加第50届日本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向全球客商展现“安丘农耕”的卓越品质,收获了高度关注与认可。
搭建“全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安丘农业出口韧性更足。“华涛食品的外贸订单持续增长,销售额连续三年以10%以上的增速发展,产品60%以上出口到国外。”谈起企业出口情况,华涛食品出口部经理任琼琼信心十足。
深入触摸安丘农业脉动,新变化无处不在。瞄准生态农业细分赛道、深耕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构建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这既成为安丘挎起“世界菜篮子”的底气,也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业蹚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跃升之路。